【摘要】目的:比较“标本配穴”和“常规取穴”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 伴焦虑模型大鼠心率变异性(HRV)和心肌心房利钠肽(ANP)表达的影响。方法:从50只健康SPF级3月龄雌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空白组,剩余大鼠制备IBS-D伴焦虑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常规组和标本组,每组8只。常规组予“天枢”“足三里”“上巨虚”艾灸干预,标本组予“内关”“足三里”“关元”艾灸干预,每次20min,每天1次,共干预14 d。分别于干预前后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粪便含水率;应用腹壁撤退反射(AWR)实验评价内脏高敏感性,高架十字迷宫和明暗穿箱实验评价焦虑状态。干预后,比较各组大鼠HRV,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ANP表达。结果:干预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常规组、标本组大鼠体质量、内脏疼痛阈值降低(P<0.05),粪便含水率、AWR评分(扩张压力为40、60、80mmHg时,1mmHg≈0.133 kPa)升高(P<0.05,开放臂停留时间、进入开放臂次数、总运动路程(高架十字迷宫)及明箱停留时间、明暗箱穿梭次数、总运动路程(明暗穿箱)均减少(P<0.05)。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内脏疼痛阈值、RR 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 RR 间隔均方差的平方根(RMSSD)降低(P<0.05),粪便含水率、AWR 评分(扩张压力为40、60、80mmHg时)、低频/高频(LF/HF)、ANP表达升高(P<0.05),开放臂停留时间、进入开放臂次数、总运动路程(高架十字迷宫)及明箱停留时间、明暗箱穿梭次数、总运动路程(明暗穿箱)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组和标本组大鼠体质量、内脏疼痛阈值、SDNN、RMSSD升高(P<0.05),粪便含水率、AWR评分(扩张压力为60、80 mm Hg时)、LF/HF、ANP表达降低(P<0.05),开放臂停留时间、进入开放臂次数、总运动路程(高架十字迷宫)及明箱停留时间、明暗箱穿梭次数、总运动路程 (明暗穿箱)增多(P<0.05);与常规组比较,标本组大鼠体质量、内脏疼痛阈值、SDNN、RMSSD升高(P<0.05),粪便含水率、AWR评分(扩张压力为80mmHg时)、LF/HF、ANP表达降低(P<0.05),开放臂停留时间、进入开放臂次数、总运动路程(高架十字迷宫)及明箱停留时间、明暗箱穿梭次数、总运动路程(明暗穿箱)增多(P<0.05)。空白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形态破坏,缝隙连接增宽;常规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不完整;标本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较完整。结论:“标本配穴”艾灸较“常规取穴”艾灸能更好地改善IBS-D伴焦虑大鼠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缓解焦虑样负性情绪、良性调节HRV、稳固IBS-D肠黏膜屏障、下调心肌ANP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