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我校纳米生物传感中心团队在SPR传感器应用于老年病诊断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发布时间:2025-10-23 编辑:胡梦佳 来源:检验学院 点击数:

本网讯 近期,我校检验学院纳米生物传感中心周洁副教授围绕SPR传感器技术,在国际权威期刊连发2篇研究成果,分别从综述总结与技术突破两个维度,推动该技术在老年病诊断领域的理论创新与临床转化,为老年健康保障提供重要支撑。

其中在ELSEVIER出版社旗下的国际权威期刊《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IF:12,中科院1区Top期刊)发表了题为“Label-free plasmonic biosensors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diagnosis: 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的综述论文。检验学院周洁副教授指导的2024级硕士研究生顿羽希为论文第一作者,检验学院周洁副教授、张国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本综述系统总结了过去十年间无标记等离子体生物传感器在NDDs诊断领域的最新进展。与现有综述不同,本文全面概述了三种主要无标记等离子体传感平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及表面增强振动光谱)在NDDs诊断中的应用,涉及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另外,还着重介绍了机器学习与无标记等离子体传感器在NDDs诊断中的整合应用。最后,本文探讨了无标记等离子体生物传感器向临床应用转化过程中面临的现有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研发下一代高性能NDDs诊断平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思路。

此外,该团队在ELSEVIER出版社旗下的国际权威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IF:7.7,中科院1区Top期刊)发表了题为“CRISPR-mediated 3D nanostructur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 biosensor for highly sensitive microRNA detection”的研究论文。检验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悦为论文第一作者,检验学院周洁副教授、张国军教授和附属医院倪维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该论文成功构建基于四面体DNA纳米结构(TDN)、CRISPR-Cas13a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PRi)的一体化生物传感器,实现对阿尔茨海默病特征性标志物microRNA-137的免扩增、高灵敏及高特异性检测,相关成果为AD早期分子诊断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该文章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联合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 年度襄阳市中心医院科研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540052501602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599362500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