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我校中医药微生物组与营养代谢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中科院1区)上连续发表4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学校为唯一署名单位。团队负责人刘洪涛教授聚焦生命健康与中药现代化关键科学问题,带领团队狠抓高水平科研工作,以“中药微生物组学”创新概念深度挖掘中药多糖防治疾病的作用机制,并结合核酸和小分子可视化检测技术开发,不断夯实中药产业链的创新基础,建设成效正逐步显现。一是构建标准化中药多糖纯化及解析体系。黄芪多糖(...
本网讯 5月12日,全国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煌教授做客我校第十四届“杏林国学讲坛”,为师生作题为“我心中的经方医学”的专题学术报告。校纪委书记、监察专员胡少萍主持讲座,人文学院、中医临床学院、基础医学院200余名师生聆听讲座。讲座现场黄煌教授从“经方是什么”“如何学习方证”“推广经方能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结合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中医经方的经典配方、...
本网讯 近日,我校药物制剂中心团队在中药超分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Complexation of Apigenin and Oxymatrine Leading to Enhance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在线发表于天然产物化学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IF:4.803,JCR 1区)。文章第一作者为我校药学院硕士研究生袁丹、王梓灵、李彬,药学院青年教师卢山副教授,杜鸿志副教授和郭瑜婕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 J. Nat. Prod.2023此前,针对该研究方向,...
本网讯 5月1日,植物科学最前沿微信公众号以《湖北中医药大学刘大会团队解析了红皮半夏表皮颜色形成分子机制》为题,报道了我校刘大会教授团队“红半夏”种质研究成果。以下为全文内容: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入药最早见距今2100年历史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半夏药材在中医临床上使用广泛,2020版《中国药典》含半夏中成药有66品种,...
本网讯 4月18日,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应邀做客我校第十四届“杏林国学讲坛”,为师生作题为“汉语汉字与中医的文化会通”的专题学术报告。校党委常委王彦春主持讲座,人文学院、针灸骨伤学院近两百名师生聆听讲座。 讲座现场赵世举教授从“唯物观和取象比类方法论:依类象形与辩证论治”“整体观与系统观:全局‘语法’与系统诊治”“对立统一观和辩证法:...
本网讯 4月11日,学校在科技中心311会议室召开老年脑健康中医药防护技术与新产品研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作推进会。校长刘松林,校党委常委王彦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平教授,科学技术处负责人及工程研究中心科研骨干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现场会上,工程研究中心汇报了申报过程、研究概况及目前工作进展情况。王平教授对目前工程研究中心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详细介绍。王彦春指出,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联系紧密,...
本网讯 4月7日,武汉大学谭新红教授应邀做客我校第十四届“杏林国学讲坛”,为师生作题为“指出向上一路-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的专题学术报告。会议由人文学院党委负责人主持,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近两百名师生聆听讲座。讲座现场谭新红教授从苏轼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宋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出发,围绕苏轼“伟大而有趣的灵魂”,通过梳理“向上一路”的来龙去脉,结合苏轼对宋词发展做出的贡献,其一生跌宕起伏的生平际遇,崇高的文学、书法等成就,...
本网讯 4月9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做客学校第三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以“柑橘色泽研究——联想中药研究”为题作专题辅导报告。校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教授、博士代表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唐峻主持。 第三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高端论坛”现场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作报告报告中,邓秀新以色泽为切入点,分享了研究柑橘色泽的思路方法、具体案例、研究成果和规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