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谋划2025”专栏本期“改革·大家谈”聚焦改革举措三:深化以“用”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改革,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科发院:一是要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进一步凝练科研平台研究方向,与湖北时珍实验室建设统筹推进,聚焦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主动健康,围绕老年病和楚药,凝练科研平台学科方向,促进平台科技创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加强学校现有科研平台建设管理,提升平台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推动平台协同合作。加快建设中医药大数据知识工程研究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中医药领域临床数据、文献数据、实验数据等多源信息,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推动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等学科交叉融合。
二是要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养和集聚一批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满足中医药创新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专学科,在中医理论创新、重大疑难病防治、中医药疗效评价、湖北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研究、中药创新药物、中医药技术装备及大健康产品研发等领域组建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开展协同攻关。
三是要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建立产业界人士参与的科研项目选题机制,定期收集中医药临床诊疗中的难题及中药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作为科研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设立临床应用专项、产业协同创新专项等科研项目类别,引导科研人员有针对性开展研究。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与中医药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聚焦中药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创新、中医诊疗技术推广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面向中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和重大技术需求,探索企业主导、金融支持、政府资金引导研发立项、成果评价以及技术转移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四是要促进成果转化与推广。落实国家和湖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加快培育能提供项目管理、评估认证、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专业化服务的中医药科技服务机构,搭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交流互动融合平台。
附属医院科研处:深化以“用”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改革、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对医院制剂成果转化至关重要。一是要强化临床需求导向。深入了解临床实际问题和患者需求,紧密围绕临床应用开展制剂研发,确保成果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二是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加速制剂研发进程。三是要完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探索,对在制剂成果转化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研人员给予奖励,激发创新活力;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打造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四是要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制剂成果顺利进入市场,实现从实验室到医院、再到市场的高效转化,切实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