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建动态 >> 正文

新突破!学校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一等奖!

2024年09月12日 10:39 陈依 刘欣达 

在学校2024级新生迎新现场

“我们身边的中医药”展示区

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团队设计的

智能汽车

闪亮登场 备受关注



8月下旬

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地平线智慧医疗赛道全国总决赛上

信息工程学院

2支本科生团队

分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华南赛区省二等奖

决赛成绩在280支队伍中位列全国第二

信息工程学院刘欣达老师获评

比赛优秀指导教师


师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决赛现场合影

获奖证书

学校获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获奖统计表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织委员会主办,是教育部A类赛事,入选国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赛事举办以来参赛学生总规模超过55万人次,是智能汽车领域历史最悠久、覆盖学校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赛事之一。比赛2024年首次开设智慧医疗创意赛道,该赛道是12个赛道中唯一率先应用人机交互技术的组别,旨在通过智能机器人在智慧医疗场景下的应用,探索移动车模的运动控制设计、人工智能视觉应用技术、数字孪生应用以及遥操作在数字环境与物理环境下的融合等前沿技术。


在这场智慧医疗领域的盛宴中

学校参赛队伍

展现了卓越的编程能力

精准的控制策略

以及默契的团队协作

每一次精确的导航

每一个灵活的避障

都是对“智能”的精彩诠释


师生同心 系统高效备战

本赛题设定的场景为智慧医疗,要求智能机器人在人机协同下完成卫生消杀和巡检的工作,并完成数字孪生在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智能机器人在物理环境和数字环境的数据实时同步、AI视觉、任务识别、障碍物检测、遥操作等。选手需根据比赛具体要求,开展智能机器人相关功能的调试、环境搭建、使其在指定场景中完成工作。

2024年1月收到比赛通知后,信息工程学院积极组织备赛,成立了以刘欣达老师、周涛老师为主要成员的智能汽车竞赛教练指导组,系统开展备赛工作。

“大赛含金量高,难度也比较大,我们希望通过广泛动员,吸引对智能汽车有兴趣、有想法、能吃苦、有拼搏精神的学生主动参加。”在刘欣达老师看来,学生是比赛的主体,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支持学生,师生同心,是首次参赛就取得成功的关键。

经过遴选,最终由刘欣达老师带领2023级物联网专业王家俊、吴振坤和张铎榉,2022级医学信息工程二班唐可组成智能汽车竞赛一队;周涛老师带领2022级物联网专业戴桢传,2022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马翱翔,2023级物联网专业易佳俊、关富国组成智能汽车竞赛二队,开展团队训练。学院第一时间组织购买了比赛相关器材,开辟思远楼四楼学院大厅作为训练场地,并对大厅灯光和窗帘进行改造,以减少光线对小车传感器的影响。

“备赛期间,学院领导指导支持竞赛的设备调试、训练计划、人员配备,服务保障等情况,鼓励我们要有信心、有毅力,把握住比赛的每一个环节,发挥出最好水平。”刘欣达老师说。


迎难而上 克服畏难情绪

初次参赛缺乏经验,备赛初期,团队主要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完成比赛需要用到哪些专业知识,系统学习后再运用到比赛元素中。周涛老师介绍,本届竞赛将大量行业中的技术融合,包括计算机视觉中的AI技术,如YOLOv5在板端部署,需要学生自行获取数据集,使用专业软件工具操作,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能力和编程能力要求较高。在组委会限定的硬件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团队编写的控制代码在运行初期出现了卡顿甚至无法运行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小车的控制和实时响应能力。

“我们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团队骨干学生以大一、大二为主,学习的大多是专业基础课程,与比赛对专业水平的高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正视差距、找准问题、有的放矢,反而帮助我们克服了畏难情绪,愈战愈勇。”刘欣达老师说。每周,团队师生至少召开一次线下组会,集中交流遇到的问题。备赛中期,师生赴兄弟学校交流学习,避免闭门造车。暑期比赛倒计时,队员们顶着高温调试小车,没有一句怨言。“心中有一股信念在支撑着我们。”竞赛一队队长王家俊说。

团队深入研究优化算法,特别是在设备树管理和资源分配方面下足了功夫,充分利用了RDK X3平台特有的BPU资源,成功解决了硬件资源问题,同时降低运算的复杂度,提高执行效率,有效缩短了小车响应时间,确保了系统在关键任务中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这一技术优势使得团队在循迹和避障任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助力团队在竞赛中脱颖而出。

小车顺利通过障碍


优化迭代 提升实践协作水平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工科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途径。”刘欣达老师说。‌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获得真实的工程体验,‌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每一次实地测试后,团队都会详细分析出现的问题,制定改进策略。正是这种持续迭代和优化,使得硬件的性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比赛的前一周,师生再次赴兄弟学校交流。“很奇怪,我们调试好的小车在对方的赛道上试跑了几次,都没有在校内跑的稳定。”刘欣达老师回忆起赛前的这一幕,仍记忆犹新。“他们的备赛场地设在有空调的室内,考虑到正式比赛也是有空调的环境,我们现场重新调整了参数。”刘欣达老师介绍,外界温度高时小车主板温度高处理速度慢,会造成摄像头回传图像延时变长,无法实时处理图像,影响比赛进程。赛前在不同环境下的测试,最终帮助团队在赛场上应对自如,成功斩获一等奖。

团队师生在比赛现场调试车辆

“第一次以队长的身份参加竞赛,备赛过程中有许多难忘的回忆,记得每次熬夜调车的疲惫、代码出现bug的痛苦,更记得每次成绩提高时的喜悦。幸运地是我们在全国总决赛的赛场证明了自己!希望明年再接再厉。‌”队长王家俊说。

“此次比赛不仅极大增强了师生对取得国内顶尖赛事奖项的信心,也积极推动了学院教育教学建设工作。”信息工程学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水平赛事为引领,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