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中国中医药报》刊登我校MTI教育中心教师理论文章

2021年12月23日 10:50  点击:[]

12月16日,中国中医药报3版“理论研究”栏目刊登了我校MTI教育中心刘娅教授和李思乐副教授的理论文章《以翻译为桥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文中指出,中医药翻译界应抢抓机遇,点线面全方位发力,与中医药国际传播携手共进,树立中医药在世界医学话语体系中的地位。全文如下:

中医药的国际传播既是中医药通过向世界提供公共健康产品服务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又是中国通过扩大卫生领域话语权构筑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关键一环。因而,中医药的国际传播既是目的也是路径,不仅关涉中医疗效的认可度、中医药产品的美誉度和中医话语的接受度,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中国国际传播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处在文化交往第一线的中医药翻译界应积极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加强包括中医药翻译能力在内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将中医药的对外传播融入到中国国际传播的生态格局之中,助力中国树立起维护世界人民健康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医药翻译界应抢抓机遇,点线面全方位发力,与中医药国际传播携手共进,树立中医药在世界医学话语体系中的地位。

以中医典籍译介为点构筑全方位中医药国际传播矩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中国灿烂文明的存续离不开中医药的保驾护航。中医典籍凝聚了古代先贤独特的生命观、疾病观和养生智慧,凝结了中国人同各类疾病作斗争的历史经验,凝结了中医诊疗原则和治病之术。《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影响深远。中医典籍以其深厚的思想基础,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桎梏,从古代走到了现代,从中国走向了世界。截至目前,大多数中医经典在都可在海外觅得踪迹。譬如,《黄帝内经》的全译、摘译、编译等译本多达十几个。中医药思想的国际传播有赖于中医典籍的对外译介,但译本的国际传播效能仍需要遵循跨文化传播的逻辑。否则,被译出的中医典籍将面临一条不可逾越的文化与认知鸿沟,继而被束之高阁。中医典籍的翻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译者有深厚的目的语造诣,对中医典籍原文及其文化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还需要译者和赞助人对传播对象国文化和目标读者有清晰的体认。译本应根据受众不同中医药认知水平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出,形成有效的传播矩阵,逐步让国外读者体味出中医药思想的奥义。

以中医药术语翻译为线贯穿中医药国际话语体系构建全过程

中医药学融医、史、文、哲于一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中医药术语作为中医药文化最为浓缩的范畴统摄了中国人对天地、人、自身及疾病的认知,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文化血液之中,是最典型的文化负载词。对于异域文化而言,中医药术语本身就是一种新概念和新范畴,中医药翻译人需要做的就是要将它们精准地表述出来,以此为支点,在世界范围内撬动西医话语霸权,提高中医思想的张力,并通过融通中西医话语体系实现中华文化的成功转译,进而将中医药文化从“地方性知识”提升为“普遍性知识”。值得注意的是,现行两套权威的术语翻译标准即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制定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亟须补充,亟待融合。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外中医药合作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其囊括的基本术语量,还是目标语范围,都已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未来的术语翻译标准的出台需在对焦中华文化圈之外受众认知藩篱的基础上,运用跨文化传播的视距,在解构中建构,在建构中解构,让中医药术语贯穿于中国医学话语体系的全过程。

以中医药翻译学术共同体为面覆盖中医药国际化全要素

中医药的国际传播注定是要多元主体、多种学科,多个部门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其中,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作为枢纽性学术共同体,几乎链接了世界上所有从事中医药译介工作的译界同仁。这两个人才“蓄水池”随着规模的扩大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延展了中医药文化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如成立于1996年12月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颇具开创性的意义,实质上标示了中医药翻译共同体在组织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进步。多年来,两个学会在中医药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医药翻译标准化与规范化、中医药翻译学科发展、中医药院校的翻译教学以及中医药翻译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做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工作。未来,中医药翻译学术共同体应该进一步发挥其枢纽的示范作用,主动拥抱国家国际传播规划,打破学科壁垒和部门藩篱,团结包括中医药各行各业在内的一切对中医药翻译和国际传播感兴趣的仁人志士,实现由中医药翻译共同体向中医药国际传播共同体的转向,以中医药国际传播引领中医药翻译,以中医药翻译服务中医药国际传播,为中医药真正走向世界亮明旗帜,打好前站。

以中医药翻译人才的培养为基夯实中医药国际传播中的传承创新

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守正创新需要源源不断的中医药翻译人才投身其中。正因如此,中医药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决定了中医药国际传播的未来走向。国内多所中医药院校开设的英语或商务英语专业以及近年来兴起的中医药翻译硕士授权点建设无不体现了国家对培养中医药翻译人才的高度重视,其目的就是为中医药的对外传播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首先,中医药翻译人才的培养必须打开思路,立足于外语界,广泛吸纳中医界,以中医药和外语为双焦点,固本培元,走复合型之路,避免走上只重视一端而轻视另一端的老路或人才培养方案不清晰的歧路。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生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增设国际传播类课程,打通学生走向优秀国际传播人才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中医药翻译人才的培养需要国家、学校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国家有战略规划,学校有历史使命感,老师们则要有勤恳负责的孺子牛精神。只有多方良性互动、相互配合,打出“组合拳”,才能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引领下找准人才培养的痛点,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眼光、具备良好国际传播力的中医翻译人才,从而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征程中逐步构建起国际传播的中国话语,彰显中国风格。

 

上一条:药学院举办“时珍青年论坛”系列学术讲座 下一条:教师团队在“2021年外语微课优秀作品征集与交流活动” 中获佳绩

关闭

推荐资讯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