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论治老年病的临床经验(一)
2016-03-31 17:26  

中医临床是以症状为基本要素进行辨证论治的,因此,中医治疗老年病也是从其临床症状入手进行辨证论治。由于老年病常常涉及到肾,故这里重点介绍从肾论治老年病。

1 主要病证

1.1 常见的老年疾病

老年病又称老年疾病,是指人在老年期所患的与衰老有关的,并且具有自身特点的疾病通常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老年人特有的疾病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老年性耳聋脑动脉硬化症脑卒中等。

2)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性贫血、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退性骨关节病、老年性皮肤搔痒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风湿病、颈椎病、腰椎病、震颤麻痹、前列腺增生症、勃起功能障碍等。

1.2 老年病肾虚表现

老年病常见的肾虚表现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气喘气短、耳鸣耳聋、视物昏花、发落齿摇、记忆减退、反应缓慢、腰酸膝软、腰腿冷痛、肢体震颤、失眠多梦、性欲淡漠、勃起障碍、尿频尿急、小便失禁、大便失常、孔窍干涩、色斑增多,或者两颧潮红、五心烦热等。

1.3 老年病肾实表现

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五脏所主》提出“肾主虚,无实也”之后,医界盛行“肾无实,不可泄”之论。其实,早在《内经》就论述了肾实证,如《灵枢·本神》说:“肾气虚则厥,实则胀。”《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这些肾实证,均由邪气犯肾所致。

笔者认为,肾有实证,但临床上很少单纯的肾实证,多为虚实夹杂证,且由肾虚生邪(或感邪)所致,或由实邪伤肾所致。老年病常见的肾实表现有:头痛、眩晕、震颤、痴呆、胸痛、咳喘、腰痛、骨痹、水肿、腹胀、淋证、癃闭等。

2 形成机理

2.1 虚证(单纯肾虚)

1)肾虚在先,他虚在后:《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阴,气大衰,九窍不利,涕泣俱出矣。这些经文说明年老肾虚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自然规律。肾虚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引起其他脏腑一系列的病证,故明·张介宾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景岳全书·传》)[1];“水亏其源,则阴虚之病叠出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叠生”(《类经附翼·真阴论》[2]

2)他虚在先,肾虚在后:明·张介宾《类经附翼·真阴论》说:“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故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2]。五脏阴阳以肾阴肾阳为本,五脏久病,气血阴阳亏虚,必然累及其本,导致肾之阴阳亏虚,故张介宾又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景岳全书·杂证谟》)[1]

2.2 实证(虚实夹杂)

1)肾虚在先,实邪在后:肾气是防御外邪的原生力量。《灵枢·营卫生会》说“卫出于下焦”,说明卫气根于肾气,肾虚则卫气亦虚,卫气不足则易致外邪入侵,外邪入侵人体之后,就可在肾虚的基础上造成实证,从而形成以肾虚为基础的虚实夹杂证。肾虚的进一步发展还可引起瘀血、湿浊、痰浊、结石等。如肾气亏虚,推动无力,气血运行障碍,就会导致气滞、血瘀证;水液代谢障碍,就会导致水湿、痰浊证,亦可形成以肾虚为基础的虚实夹杂证。

2)实邪在先,肾虚在后:肾为先天之本,阴阳之根,水火之宅,无论外感还是内伤因素所造成的各种实证,只要是实邪不祛,日久就会伤肾,故有“久病及肾”之说,最终均会造成以肾实为基础的虚实夹杂证[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