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论治老年病的临床经验(二)
2016-03-31 17:25  

3 辨证论治

3.1 虚证

1)畏寒肢冷:特点是其冷深至骨髓,伴见手足冰冷;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肾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内分泌失调、低体温综合征等疾病。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亏虚,阴寒内盛,形体失煦,则致畏寒肢冷。故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说:“其证则未冷先寒,或手足清厥,或身为寒慄……是皆阳虚生寒也”[1]治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四逆汤等;药用附子、肉桂、干姜、仙茅、淫羊藿、巴戟天等。

2)神疲乏力:特点是常打哈欠、时时欲睡、劳心之后疲乏加重;常见于老年性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肾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肝病、糖尿病等疾病。

肾气(又名真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盛寅《医经秘旨·卷下》说:“真气即生气也,人生动作不衰,皆赖此阳气[4]。肾气亏虚,动力乏源,形神失充,则致神疲乏力。治宜补益肾气、温补肾阳,方用参附汤等;药用人参、附子、黄芪、黄精、鹿角胶等。

3)记忆减退:特点是往事有时可忆、近事常常忘却;常见于老年性贫血、动脉硬化症、脑萎缩等疾病。

清·林珮琴《类证治裁·健忘》说:“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5]《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藏志”,灵枢·本神说:“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肾气亏虚,髓海空虚,脑髓失充,则致记忆减退。治宜补肾填精,方用龟鹿二仙胶等;药用熟地黄、制首乌、黄精、鹿角胶、石菖蒲、远志等。

4)腰酸膝软:特点是腰部有空虚感、或者酸楚不适,休息也难减轻;常见于骨质疏松症、腰椎病、风湿病、退行性骨关节病、慢性肾衰竭等疾病。

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气亏虚,肾府失养,骨髓失充,则致腰酸膝软。治宜补益肾气、温补肾阳,方用参杞杜仲丸等;药用人参、附子、熟地黄、鹿角胶、杜仲、桑寄生等。

5)性欲减退,勃起障碍:特点是性反应迟缓、性兴趣冷淡;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垂体微腺瘤、慢性肾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肝病、前列腺增生症等疾病。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气亏虚,鼓阳无力,作强不能,则致性欲淡漠、勃起障碍。治宜补益肾气、温补肾阳,方用赞育丹等;药用人参、黄芪、附子、淫羊藿、仙茅、熟地黄、黄精、鹿角胶等。

6)耳鸣耳聋:特点是鸣声低微,听力渐减,病程漫长,经久不愈;常见于老年性耳聋、动脉硬化症、脑萎缩、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在窍为耳。”《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肾气亏虚,无以上荣于耳,耳失所养,则致耳鸣耳聋。治宜补益肾气、滋补肾阴,方用耳聋左慈丸、济生苁蓉丸等;药用熟地黄、制首乌、黄精、人参、黄芪、鹿角胶、石菖蒲、磁石等。

7)视物昏花:特点是视物不清,双目干涩,发展缓慢,经久不愈;常见于老年性白内障、黄斑盘状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

《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明·赵献可《医贯·眼目论》说:“治目者,以肾为主,目虽肝之窍,子母相生,肝肾同一治也”[6]。肾精亏虚,无以上荣于目,目失所养,则致视物昏花。治宜补益肾精、滋补肾阴,方用杞菊地黄丸等;药用熟地黄、制首乌、黄精、龟甲、石决明、女贞子、密蒙花等。

8)两颧潮红:特点是伴有身体炸汗、手足心热;常见于围绝经期综合征、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

两颧属肾,肾阴亏虚,阴虚阳亢,阳亢生热,虚热熏蒸于面,则致两颧潮红。治宜滋补肾阴、清降虚热,方用知柏地黄丸等;药用知母、黄柏、生地黄、丹皮、玄参、天冬、龟甲、鳖甲、地骨皮等。

9)失眠多梦:特点是不易入睡、睡中易醒,常做恶梦、梦境清楚;常见于贫血、神经衰弱、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等疾病。

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方脉不寐合参》说:“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而易知”[7]·龚廷贤寿世保元·不寐》说:“年高人,阳衰不寐”[8]。肾阴亏虚则心血失养,肾阳亏虚则心气失充,均致失眠多梦。治宜滋补肾阴、温补肾阳,方用孔圣枕中丹、地黄饮子等;肾阴亏虚常用生地黄、五味子、龟甲、磁石、龙骨、柏子仁等,肾阳亏虚常用人参、羊红膻、灵芝、刺五加、远志等。

10)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特点是随饮随尿、饮一溲一,不伴尿痛,亦无尿灼;常见于尿道综合征、膀胱老化症、膀胱过度活动症、腺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症、糖尿病、慢性肾衰竭等疾病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肾……开窍于二阴。”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上》说:“肾虚者……或为两便失禁[1]。肾气亏虚,气化失职,开合失司,藏泄失常,膀胱失约,则致小便频数,甚至小便失禁。治宜补益肾气、温补肾阳,方用桑螵蛸散、缩泉丸等;药用人参、附子、桑螵蛸、覆盆子、山茱萸、补骨脂、益智仁、鹿角胶等。

11)大便泄泻,或大便失禁:特点是大便完谷不化,甚至泄泻清水,多无便意及腹痛,打喷嚏等即可引起大便失禁;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中风后遗症,以及神经源性大便失禁等疾病。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肾……开窍于二阴。”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上》说:“肾虚者……或为两便失禁[1]。肾气亏虚,固摄无权,大肠失约,则致大便泄泻,甚至大便失禁。治宜补益肾气、温补肾阳,方用四神丸、真人养脏汤等;药用人参、附子、菟丝子、补骨脂、五味子、芡实、金樱子等。

12)气喘气短:特点是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常见于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等疾病。

清·林珮琴《类证治裁·喘症》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5]肾气亏虚,摄纳无权,气浮于上则气喘、气不接续则气短。治宜补益肾气、温补肾阳,方用人参蛤蚧散、黑锡丹等;药用人参、蛤蚧、冬虫夏草、五味子、山茱萸、补骨脂、硫磺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