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元明,男,1961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湖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1990年研究生毕业,湖北中医药大学杰出校友。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弟子,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邵朝弟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中医名师。主要致力于肾脏病防治及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
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1项,湖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三等奖1项,湖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牵头研制医疗机构制剂43种,获国家发明专利4种。主编专著15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
学习工作简历
1979.09-1984.06 湖北中医学院 中医系中医专业学生
1987.09-1990.06 湖北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
1984.06-2002.05 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2002.06至今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导
进修情况
曾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研修,武汉大学“国学博雅高级研修班”结业。
奖励情况
近5年,“基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治疗肾脏疾病的推广应用研究”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1项,“基于‘肾病多虚、阴虚多见’理论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基础及应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三等奖1项,“基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获湖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近年来主持课题
主持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邵朝弟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厅重点课题等课题20余项。在研课题9项。
1.基于肺炎1号为主的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省科技厅新冠肺炎应急科技攻关项目;2020年-至今;
2.清肺达原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热毒袭肺证)临床研究;省科技厅2020年省重点研发计划(第二-四批);2020-2022年;
3.基于湖北道地药材的现代中药创制及技术提升;湖北省科技厅2020年省科技重大专项(第二-四批)课题五;2020-2022年;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药筛选研究-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睡眠情绪障碍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应急专项课题;2020年-至今;
5.基于N-糖组学和代谢组学的HBeAg阴性CHB肝纤维化标志物筛选;国家中医管理局2015年度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第二批科研专项;2015年-至今;
6.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7年-至今;
7.蚤星消肿止血散治疗疖痈的医院制剂研究;湖北省科技厅2013年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年-至今;
8.天楼解毒消肿散治疗疮疡的医疗机构制剂研究;湖北省科技厅2014年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年-至今;
9.三才颗粒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肺肾功能的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研专项(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类)重大项目;2020-2022年。
发表论文情况: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近5年以来,代表论文如下。
[1] 共同第一作者:Shanshan Zhou, Yuanming Ba, et al. Deciphering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of Taohe-Chengqi decoction extract against renal fibrosis through integrating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J]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11 (2020):425.https:// doi.org/10.3389/fphar.2020.00425(医学二区,影响因子:4.225)
[2] 通讯作者:巴元明。Zhou, S, Ai Z, Li W. et al. Shenkang VII Recipe Attenuates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induced Renal Fibrosis via TGF-β/Smad, NF-κB and SHH Signaling Pathway. CURR MED SCI(2020).https://doi.org/10.1007/ s11596-020-2255-4 (医学四区,影响因子:1.273)
[3] 通讯作者:巴元明。Zhongzhu Ai, Shanshan Zhou, Weinan Li, Yuanming Ba, et al. “Fei Yan No. 1” as a Combined Treatment for COVID-19: An Efficacy and Potential Mechanistic Study. [J]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11 (2020): 581277.https://doi.org/10.3389/fphar.2020.581277(医学二区,影响因子: 4.225)
[4] 通讯作者:巴元明。Liang Li , Chengyin Li, Yuanming Ba, et al. Effects of Jianpi Bushen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CKD Anemia: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11 (2020): 560920. https://doi.org/10.3389/fphar.2020.560920(医学二区,影响因子: 4.225)
[5] 共同第一作者:Shen Y, Ba Y, Hu Y.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ynamic changes of serum 2019-nCoV IgM/IgG and patient immunity after 6 month hospital discharge. Inflamm. Res. (2021). https://doi.org/10.1007/s00011-020-01429-8(医学三区,影响因子: 3.18)
[6] 通讯作者:巴元明。沈银峰,巴元明,胡雅玲,等。COVID-19恢复期患者血清SARS-CoV-2抗体变化与免疫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0(03):366-369。
[7] 通讯作者:巴元明。吴朝妍,张莹雯,李伟男,等。溶酶体膜渗透性增加介导的中药陵水暗罗提取物抗肾癌细胞增殖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02):315-318。
[8] 通讯作者:巴元明。王林群,胡刚明,巴元明,等。“肺炎1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01):10-12。
[9] 通讯作者:巴元明。王紫琳,巴元明,李成银,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巴元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用药规律[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1,27(14):1098-1103。
[10] 巴元明,李伟男,王林群,等。“肺炎1号”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04):2178-2181。
[11] 通讯作者:巴元明。王林群,巴元明,贺朝雄,等。“肺炎1号”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07):1725-1728。
[12] 巴元明,王瑞,李伟男,等。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鄂版“肺炎1号”[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02):431-433。
[13] 通讯作者:巴元明。周珊珊,李伟男,艾中柱,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清肺达原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J]。中草药,2020,51(07):1804-1813。
[14] 通讯作者:巴元明。王林群,胡刚明,巴元明,等。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验案浅析[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04):948-951。
[15] 巴元明,王林群,李伟男,等。“肺炎1号”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51例多中心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20,15(13):1962-1966。
[16] 通讯作者:巴元明。李伟男,巴元明,王林群,等。辨证论治在1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中的作用[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20,41(05):383-390。
[17] 巴元明,李晓东,闵晓俊,等。湖北省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三版)[J]。湖北中医杂志,2020,42(02):7-8。
[18] 通讯作者:巴元明。李伟男,巴元明,陶然,等。“肺炎1号”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1例[J]。湖北中医杂志,2020,42(03):3-8。
[19] 通讯作者:巴元明。张婉莹,朱家骅,巴元明。梅国强临床常用药对拾萃[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02):33-34。
[20] 通讯作者:巴元明。徐琦,巴元明,李伟男,等。基于辨病辨证思路探讨“清肺达原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J]。湖北中医杂志,2020,42(04):3-6。
[21] 通讯作者:巴元明。周珊珊,艾中柱,李伟男。桃核承气汤不同有效部位对TGF-β_1诱导的HK-2细胞分泌与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9):127-134。
[22] 通讯作者:巴元明。周珊珊,李伟男,王林群,等。大黄不同炮制品煎煮时间对5种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04):867-870。
[23] 通讯作者:巴元明。周珊珊,艾中柱,李伟男。大黄抗肾脏纤维化的网络药理学及其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0):163-172。
[24] 通讯作者:巴元明。李玉婷,巴元明,王林群,等。大黄不同炮制品和煎煮时间对TGF-β_1诱导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E-cadherin和α-SMA浓度的影响[J]。中医杂志,2020,61(03):235-240。
[25] 通讯作者:巴元明。胡锦庆,巴元明,周宇等。巴元明运用自拟肾消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02):742-745。
[26] 巴元明,胡刚明,王林群,等。不同煎煮时间熟大黄对慢性肾衰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10):6-9+259。
[27] 通讯作者:巴元明。刘静琰,巴元明。梅国强运用四土汤治疗紫癜验案2则[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06):27-28。
[28] 巴元明,胡刚明,王林群,等。熟大黄不同煎煮时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影响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12):2912-2915。
[29] 通讯作者:巴元明。胡锦庆,巴元明,李鸣,等。天楼解毒消肿散治疗大鼠糖尿病足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868-5872。
[30] 通讯作者:巴元明。李玉婷,胡刚明,李伟男。巴元明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10):1449-1452。
[31] 巴元明,李玉婷。邵朝弟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1):159-161。
[32] 巴元明,李玉婷。从肾论治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12):1680-1682。
[33] 巴元明,胡刚明。邵朝弟教授运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思辨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1):2763-2764。
[34] 通讯作者:巴元明。胡锦庆,巴元明,姜楠,等。高频彩超观察天楼解毒消肿散治疗大鼠糖尿病足的疗效[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06):2669-2671。
[35] 巴元明,胡锦庆,姜楠,等。天楼解毒消肿散对糖尿病足大鼠足背动脉HIF-1α、VEGF蛋白表达及MVD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7,58(21):1864-1868。
[36] 通讯作者:巴元明。王闻婧,巴元明,丁霑。邵朝弟运用草果知母汤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验案举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7):3018-3020。
[37] 通讯作者:巴元明。胡锦庆,巴元明,丁霑,等。邵朝弟教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05):1229-1230。
[38] 通讯作者:巴元明。胡锦庆,巴元明,丁霑,等。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病足溃疡的中医病机及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01):51-53。
[39] 通讯作者:巴元明。胡锦庆,巴元明,丁霑,等。邵朝弟运用自拟利水消肿汤治疗特发性水肿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1):2266-2268。
[40] 通讯作者:巴元明。王闻婧,巴元明。补肾驱邪法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0):2441-2443。
[41] 巴元明,万君。立足《本草纲目》浅析肾系病证用药特点[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0):2474-2475。
[42] 通讯作者:巴元明。万君,巴元明。巴元明治疗尿路感染常用药对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06):1150-1152。
[43] 巴元明,倪慧敏。炙甘草汤加减的临床新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04):832-833。
[44] 巴元明,尹红,姚杰,等。天楼解毒消肿散外用治疗糖尿病足10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6,57(06):496-499。
[45] 巴元明,王闻婧。经方治疗肾脏病思路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0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