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案医话 >> 正文
寒热错杂、脾胃不和(胃脘痞胀)案
2015-03-22 19:32  

患者诉胃胀不痛2年,餐后有痞胀感,嗳气,食欲差,大便日一次,成形,偶尔胃痛,腰酸乏力,脉弦缓,苔白厚,质绛。

初诊:症见胃胀不痛,餐后痞胀,嗳气,食欲差,大便日一次,成形,偶尔胃痛,腰酸乏力,脉弦缓,苔白厚,质绛。脾主升,胃主降,脾胃不和,升降不济则胃脘痞胀,纳差、嗳气为脾虚失运,苔白厚、质降为湿热中阻,形成寒热错杂之证。治法当辛开苦降、健脾和胃,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处方:法夏10g,干姜10g,黄连10g,黄芩10g,枳实25g,吴茱萸6g,乌贼骨15g,玄胡15g,郁金10g,炒川楝10g,片姜黄10g,当归10g,川芎10g,莱菔子15g7付。

二诊:胃胀减轻,饱食则嗳气,大便日一行,或不成形,食欲差,脉缓,苔白厚,质降。按上方加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红景天20g,枣仁50g14付。

按:《伤寒论》第149条:“……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通过上述条文归纳半夏泻心汤的辩证要点为:呕、痞满、肠鸣或下利,苔薄白或略厚。病机为中焦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常。

该患者胃胀不痛、餐后胃脘痞塞、嗳气,当辨为“痞证”无疑。观其舌脉,可知有半夏泻心汤适用之机(苔黄腻或白厚者应慎用)。偶尔胃痛,责其久病气郁络阻,脉络不通矣,当酌加玄胡、郁金等行气止痛之品,故初诊以半夏泻心汤加金铃子散等共奏辛开苦降、理气消痞之功。复诊胃胀减轻,但饱食则嗳气,料其仍有气郁络阻之弊,且饮食不佳,脾胃失于纳运也,遂随证加减,加焦三仙、鸡内金等健脾和胃,红景天滋阴健脾,枣仁养心安神。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