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案医话 >> 正文
心肺瘀阻,水饮凌心,痰热阻滞(肺源性心脏病)案
2014-10-22 23:31  

患者诉心悸,动则气喘十年余,伴有短气,胸闷,头昏胀,行走不稳,四肢关节疼痛,左小指僵硬,下肢浮肿,盗汗,活动后诸证加重。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及肺源性心脏病史多年,曾经多次住院治疗,效果欠佳,今为求进一步诊治,遂于白露前后来求诊。

初诊(2009422日):症见心悸、胸闷,动则气促,短气,语声低微,头昏胀,行走不稳,伴有四肢关节疼痛,左小指僵硬,下肢浮肿,盗汗。察其形体消瘦,口唇紫绀,舌绛、苔薄白,诊其脉弦缓。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及肺源性心脏病史多年。此为心肺瘀阻,水饮凌心所致,法当活血祛瘀,行气利水,方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之。

处方:生地黄10g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药10g 白芍药10g 柴胡10g 郁金10g 枳实20g 土鳖虫10g 苏木10g 丹参30g 金钱草30g 海金沙15g 葶苈子15g 泽泻10g 7付,日一付,水煎,分三次餐后温服,禁烟酒及生冷、辛辣、发物,肥甘厚腻之品。

嘱其注意休息,适当运动,但不要过于剧烈,保持心情愉快,清淡饮食。

二诊(58):患者诸症明显减轻。守原方,予14付。

三诊(522):患者心悸、胸闷、气短改善;咳嗽,喉中痰阻,嗳气;舌苔中部白厚。此诊病机有变,痰热阻中,闭阻心脉,肺失宣降,导致心悸胸闷、气短、喉中有痰;痰热阻中,胃气上逆,故见嗳气;舌苔厚是痰热兼气血瘀阻之象。故治以清热化痰活血之法,以小陷胸汤为主方加减。处方:法半夏10g 全瓜蒌10g 黄连10g 枳实10g 石菖蒲10g 远志10g 郁金10g 当归10g 川芎10g 土鳖虫10g 红花10g 葶苈子15g 泽泻10g 浙贝母10g 桔梗10g 14付,日一付,水煎,分三次餐后温服,禁烟酒及生冷、辛辣、发物,肥甘厚腻之品。

四诊(65):患者心悸、胸闷、气短几无,嗳气消失;仍咳,喉中痰阻减轻;舌苔中部白厚,脉弦缓。此时患者心肺瘀阻之症基本消失,此刻的主要矛盾转为了痰热壅肺之咳嗽,而若欲止咳,需先清化肺中之痰,故将善于清心经之痰的石菖蒲、远志、郁金,易为长于清肺经之痰的百部、紫菀、款冬花。即上方去石菖蒲、远志、郁金,加百部、紫菀、款冬花。 14付,日一付,水煎,分三次餐后温服,禁烟酒及生冷、辛辣、发物,肥甘厚腻之品。

五诊(619):诸症明显好转,偶尔咳少许黄痰。上方加白英20g以清热化痰。 14付,日一付,水煎,分三次餐后温服,禁烟酒及生冷、辛辣、发物,肥甘厚腻之品。

六诊(73):咳嗽胸闷无;稍头晕;舌苔中部白厚,脉弦缓。血压170/80mmHg。此诊患者血压偏高,故加入钩藤、茺蔚子、地龙。此均为梅师习用之降压中药。即续上方,钩藤30g、茺蔚子20g、地龙10g 14付,日一付,水煎,分三次餐后温服,禁烟酒及生冷、辛辣、发物,肥甘厚腻之品。

七诊(717):患者胸闷气促又作,咳嗽,咯白痰,头晕;舌绛、苔白少,脉弦。此时患者舌苔由中根部白厚变为苔白而少,苔白而少为肺阴耗伤之兆,故以滋阴润燥、化痰平喘之法,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处方:南沙参10g 麦冬10g 玄参10g 浙贝母10g 桔梗10g 法半夏10g 百部10g 前胡10g 紫菀10g 款冬花10g 鱼腥草10g 白英20g 败酱草20g 广木香10g 14付,日一付,水煎,分三次餐后温服,禁烟酒及生冷、辛辣、发物,肥甘厚腻之品。

八诊(731):患者咯痰带少许血丝,余症未变;舌红、苔中根部黄薄。此时患者痰热之象重现,故改为小陷胸汤加减。即予五诊方加败酱草20g,以加重清热解毒之力。 14付,日一付,水煎,分三次餐后温服,禁烟酒及生冷、辛辣、发物,肥甘厚腻之品。

九诊(814):患者诸症均减轻;舌绛、苔中根白而略厚、前半部苔少,脉弦。考虑阴伤加重,予七诊方加百合15g、生地黄10g、丹参30g、牡丹皮10g。九诊方加入百合地黄汤,因梅师见其舌前半部苔少,考虑其心肺阴虚,虽不是《金匮要略》所载百合病,然病机相同,故亦可用之。正是梅师所谓:“谨守病机,不拘证候。” 14付,日一付,水煎,分三次餐后温服,禁烟酒及生冷、辛辣、发物,肥甘厚腻之品。

十诊(828):患者昨日咳鲜血两口;舌质绛、苔薄白,脉弦缓。此诊改用泻心汤加减。《金匮要略·惊悸吐衄胸满瘀血病》谓:“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心气不足,是指肺热炽盛,壮火食气,见气短、咯血。梅师治疗热伤血络之消化道出血、肺系出血,大黄黄连泻心汤均为首选之方。治疗原则仍是养阴化痰同用,但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即阴伤与痰热之消长进退,调整补阴、化痰之力度。此证辨属为热伤肺络,治宜清热泄火,兼凉血宁络止血。处方:黄连10g 黄芩炭 20g 大黄炭10g 枳实15g 浙贝母10g 桔梗10g 百部10g 前胡10g 紫菀10g 款冬花10g 大青叶10g 丹参30g 旱莲草30g 栀子炭10g 14付,日一付,水煎,分三次餐后温服,禁烟酒及生冷、辛辣、发物,肥甘厚腻之品。

患者坚持治疗至今,日常生活已能自理,并可操持家务,来诊时语声洪亮;治疗期间,感冒次数减少,且较易治愈,亦未再住院治疗。梅师嘱患者切勿过劳,作息规律,保持心情舒畅。

按:肺源性心脏病多见本虚标实之证。该患者年老体弱,固有体虚之本,但导致患者诸症的直接原因为气血瘀阻。如胸闷、心悸、气短、活动后气喘为心脉瘀阻、肺气不利所致,头部昏蒙、胀痛、行走不稳、四肢关节疼痛,左小指僵硬是气血瘀阻经脉而成;口唇紫绀、舌绛、脉弦缓亦均为气血瘀阻之象。综上所述,首诊时辨证为心肺俱病、血脉瘀阻,治以活血祛瘀、行气利水。梅师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医林改错》言:“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此案例治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梅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证思路。其一,本病为本虚(气虚、阳虚、阴虚)标实(血瘀、痰滞、寒凝)之证。本、标互为因果,终致心脉阻滞、气血不通,从而诱发本病。其二,本病病情复杂,辨证时当从多方面考虑,以脏腑辨证、气血辨证为主,并宜结合六经辨证、三焦辨证等。如本案患者表现出复杂证型(血脉瘀阻证、小结胸证、肺阴虚证、肺热咯血证等),采取了多种辨证思维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其三,同一疾病中,证型不可能绝对不变,故任何一种思维、经验或处方,只有切合患者当下之证,才能药证相符,取得疗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