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案医话 | 通知公告 | 学术论著 | 工作动态 | 名医讲座 | 工作室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论著>>文章>>正文
李培生养生思想研究
2017-05-15 23:11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只是着眼于物质生活,进而执着于享受精神层面的生活,由此达到形神兼修,进而获得身心健康。拥有了健康,就拥有了更美好的未来,人们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追求身体健康,而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国人又开始查阅长寿的代表人物和习练先古流传下来的养生保健方法。

李培生教授作为伤寒学界泰斗,享年96岁去世。李老一生淡泊名利,无欲无求,毕生致力于伤寒学术研究,直到其去世之时,仍然思路清晰,表达流利。作为一名长寿的中医学界的老专家,其养生思想同样值得我辈研究及总结,现将其养生思想简略总结如下。

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即指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古人认为人和天地自然都来源于“气”,因此人与自然具有相通或者相类似的关系。“天人合一”既是过程又是结果,人在在追求与天合一的过程中不断融入自然,从社会的自然融入到自然的自然,通过“道”最后达到真正的“天人合一”。而这个“道”则是指则是顺着自然规律自成法则。《道德经》中记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说人生活在地球上,依赖大地所给予的物质资源,受教于花鸟虫鱼,江河山川,以大地为母;地面被阳光雨水滋养,潮汐受星象影响等现象;天效法某种无形的规律(自然规律)。简言之,世间万物都有其内在的生存规律,包括李老养生亦是如此。道不仅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法则,同时道的方式,也是自然的方式。人类行为如果想要“合道”或“得道”,只要遵循“自然”、效法“自然”的方式即可。因此,“道法自然”正如老子所说的“人与天地相生”——就是说,人的活动必须顺应自然规律,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换生活方式,随着自然气候的变化而主动的产生相应的适应性改变,要按照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的更替而不断更换生活习性,否则,必将因为身体与自然的不适应而受到惩罚。这个道理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记载:“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因此,“道法自然”从养生角度养生之道,即是在于遵循客观规律,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避邪防病,延年益寿。

李老养生思想尊道重道的同时还贵在体道,体道以养性,养性以养生。体道在于体察“天之道”,《道德经》也记载“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意思是指自然的规律,就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与老子把自然界保持生态平衡的现象归之于“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思想一样,李老养生的体道是指人应该效法自然即达到与和谐状态,倡导和谐的思想,强调天、地、人始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宇宙的统一,天、地、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统一于这个道。这样,人在宇宙中生存,就不能独立为体,而必须遵道与其他部分达到和谐。所以人不仅要与自然达到和谐,就是人自身、人与社会也要达到和谐,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思想。

体道的关键在于自然无为。无为方能无不为,无为旨在不刻意追求违背自然之事,也就是说不去做违反客观规律的事情。天人合一的思想于自然无为中得以深刻体现。人在顺其自然行事时就是在体道的过程,顺应自然也就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也就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即得道的境界。身心修养的养生实为体道的过程,而体道的过程也就是人求长生的过程,求长生其实即是人追求自身的超越过程。所以说李老养生中,在贵“自然”之道的指导下,强调自然而然,方能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不仅仅是最终达到的结果,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更是借助于道法自然才能实现的思想思想境界。

2、修身养性、形神兼养

修身指的是摄养身心,以期益寿延年。所谓养性,指的是思想意识、品德、性格等方面的修养。古代许多先贤都曾论述过德行修养对养生延年的重要性,视修德为“养生之本”。如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断定“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认为在物欲上贪得无厌,且精神上又胡思乱想的人,势必会得陇望蜀,想人非非,甚至损人利己,自身也会神不守舍,终将因心理平衡失调而损害健康;稽康在《养生论》中明确指出:“智止放恬,性足砖和”、“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葛洪在《对俗》中写到“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怒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憨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胜己不俊陷阴贼如此乃为有德”,认为修德积善有助于延年益寿,欲求养生长寿者,还必须做到外修身内修心,身心兼养,做到外有形神的修养,内更有内在精神等方面的修养,心神日趋宁静。李老养生认为修身就是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纯洁,养性则是使自己的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个人修身不仅包含了为人、修身、处世等智慧,还包含着始终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应对日常的烦恼和不幸。而修身是养性的前提,养性是对修身的促进;有了修身才能有养性,养性的成功才能更好的修身,故“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淡泊物欲,关注德性,将德行与养生密切结合才是修身养性之本。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记载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形神统一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关于神,《素问》中记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说明了古人认识到了神的重要性,虽然先人不能用言语来表达清楚“神”的定义,但是“神”是存在于自然之中的,与生命同在的,它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体会到它的作用。一方面神为形之主,人的精神状态与形体功能密切相关,虽然人在形的基础上产生,但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都必须在神的统驭下完成。另一方面,思想清静,心境平和,畅达情志,神形和谐才能有助于气机的协调,才能使精气神内守而不散失,才会有利于防病祛疾。也就是说,“形神合一”人的精神和形体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肯定形体决定精神的同时,又重视强调精神反过来作用于形体,人体只有当形神同俱时,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中医学认为,人要保持身体健康,应保持正气的强盛,气和则生机盎然,机能旺盛,抗病能力亦强,气失其和则人体机能低下,抗病能力减弱,易招邪气侵袭而为病。

李老养生思想强调形神共养,没有形之体何来神之附,养形以全神,调神以全形,最终才能达到天赋年寿之目的。这与现代健身只注重让形体健壮、身材健美,单纯强调形体锻炼而忽视精神养生是不同的。而在李老养生观看来,只注重形体而不关注精神是舍本求末的方法,现代健身把身体当成了机器,而没有注重生命的活性,这是与自然之道相悖的,因此调神也自然而然成为是养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相对更加重要。所以在李老养生中,既重视炼形又强调调神,调神而不忘炼形——养形以存神,养神以固形。注重形神共养,两者兼顾,相得益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