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案医话 | 通知公告 | 学术论著 | 工作动态 | 名医讲座 | 工作室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名医讲座>>正文
《伤寒论》的读法(一)
2017-05-15 20:41  

《伤寒论》一书,主要是突出六经辨证,并以理法方药具备而著称的一部中医古典著作。一千七百多年来,受到人们所尊崇而认定是中医必读之书。原书十篇共计三百九十七条,词趣隽永。书中前后相应,首尾贯通,有浑然一气似分又合之妙,后人遵而用之,极有征验,故又有尊为三百九十七法之说,兹为畅发本义,抽绎妙理,揆其语词,约分数端,以供参较。

1.设问

古书多拟问之体。若孔孟老庄屈宋荀扬等大作,固无论已。即如《内经》本岐黄家言,亦多采用问对体,在《素问》、《灵枢》之章节比比都是。《伤寒论》间亦采用问答之词。如“问曰:证象阳旦……”者是。此外,《难经》相传为诠译《内经》歧黄问难之作,则多采用拟问之词。《伤寒论》亦运用此类语词,针对所提问题,用以调整语气,变换语法,使其前后相应,反复畅明其义理,很有必要。如“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又如“浮脉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等皆是。

2.引用

仲景自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故书中论理多用直接引用古医经者。如“伤寒一日,太阳受之,”(4条)是与《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之文相同,即为明显之迹象。其“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不见者,为不传也。”义亦从同,但语词略变,盖六经以次序言,固当有此排列冒首之句,仲景恐人由此而产生误解,故反复推理阐述病势之传与不传。又如,“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当是本诸《内经》“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灵枢·营卫生会篇》)之旨,亦与《难经》“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之词相符,仲景用以阐发营卫不和之机理,足征学术渊源有本。

3.错综

同一方证,参错互见于《伤寒论》中的例子很多,如麻黄汤证共八条(包括太阳伤寒总纲),看似文字拖沓,证候重复,实则此详彼略,各有侧重,故反复申述,用交错的文法,以畅发其义。如“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是太阳伤寒之总纲。“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是承接第三条而言,并补叙其主证、主方。“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则是二阳合病,病势偏重于表,故突出在表证之喘而胸满,并与阳明腹满而喘之病重于里者,作出鉴别。“太阳病,十日已去,……脉但浮者,与麻黄汤”。以示表病多日,举脉浮而括表实不解,亦即以脉括证法,故可与麻黄汤。“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太阳病八九日,伤寒表实之主脉主证俱在,自当主用麻黄汤。但因邪郁过久,故服汤后不为汗解,而为衄解。“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伤寒表寒实证,因邪郁致衄,故用麻黄汤。但麻黄汤为辛温发表之剂,其适应证自以无汗为标准,否则不可滥用。太阳伤寒表实无汗,其主

脉浮紧,但亦有脉浮或浮数者。故“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综上所述,均是麻黄汤证,但其内容之中大意不同,故条文参错互见,曲尽其要。此种词例,当归于错综法。其他如桂枝证、柴胡证亦然,因文繁,不一一备举。

4.反复

《伤寒论》中,有的将条文中的词句,分为二、三段阐述,反复伸畅其义。此类语词,当是为反复法。如“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此示阴虚火旺之体,切不可施用火治法,设误用灸法,则火热愈盛,谓之逐实,阴血愈伤,谓之追虚,火气虽微,内攻有力,造成损坏筋骨之后遗症,故反复申述误治的危害性。又如“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

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此节第一段总述太阳病的治法,当汗忌下,今误下后而表证仍在,是病候之全过程。第二段说明表病当因势利导。邪从外解,下法是为里实证设,当汗反下,故病不愈。第三段申述下后而表证仍在,仍当以汗解为宜。反复说明表病治法当从外解的重要性。

5.转换

六经病中,其证候经过适当的阶段,出现某些变化,有表病入里者,如“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是少阳而转属阳明,自当根据阳明证情,考虑以清下等方法治之。又有轻证转为危证者。如“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是少阴虚寒,因失治而转为危证。再有表里寒热错综复杂的病候,则其治疗措施,宜有缓急先后之别。如“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是先治其表之例。又“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则是急当救里之例。又有同一病候,因具体病况不同,则其转归自有不同。如“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此是热厥而有两种转归,一则可以自愈;一则邪热深入,损伤阴络而为便血。以上数例,皆可归于转换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