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5岁。
初诊:2006年10月16日。
主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反复发作五年。
现病史: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荨麻疹。某医院查过敏源甚众,稻米、黄豆亦在过敏之列。曾服用“息斯敏”、“氯雷他定”、“葡萄糖酸钙”等西药,服药时减轻,然停药后即复发。刻诊见:全身皮肤起红色小丘疹,自觉瘙痒难耐,烦躁不安,面部稍浮肿,常打喷嚏,纳食、二便尚可。皮肤划痕征(+)。舌质红,苔微黄,脉细弦。
辨证:气血不足,风毒侵袭。
治法:补益气血,祛风止痒。
处方:制首乌12g,生地15g,丹皮10g,当归8g,赤白芍各15g,川芎15g,全蝎8g,银花30g,苦参12g,白癣皮15g,蝉衣10g,荆芥10g,防风15g,蛇床子10g,黄芪15g,炒白术10g,炒山楂15g,茯苓15g,白茅根15g,炙甘草8g。七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服上方后丘疹消失,浮肿及瘙痒症状明显减轻,自觉轻松很多,偶在劳累后发。守原方继服半月,患者诸症尽去。后随访至今未再发。
按语:慢性荨麻疹属中医瘾疹范畴。中医学认为,荨麻疹的发病多因禀赋不足,以饮食、外邪或情志为诱因。或因平素体虚卫表不固复感风热、风寒之邪,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或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感受风邪而诱发。与五脏中的肺、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本例患者发病日久又兼有气血不足之象。故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药用黄芪、防风、荆芥益气固表;白癣皮、蝉衣、全蝎祛风止痒;白术、茯苓、炒山楂健脾益气;制首乌、当归、生地、赤白芍养血滋阴;丹皮、银花、白茅根、川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取“治风先养血,血旺风自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