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某,男,16岁。
初诊:2009年3月12日。
主诉:肥胖,皮肤变黑5年余。
现病史:患者从2003年起身体逐渐肥胖,现身高190cm,体重110kg,身体皮肤变黑,食欲明显增加。近3月遇热或运动,心烦躁热不能忍受,头、胸、背起红斑疹瘙痒刺痛,影响学习及生活。曾到某大医院多次门诊,两次住院治疗。诊断为:肥胖原因待查,单纯性肥胖?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服用西药白赛诺、易善复等无效,今求中医诊治。刻诊:患者身材高大,体形肥胖,虽初春时节,着单衣,全身皮肤发黑,颈部色黑明显,躯干及上臂等处有紫暗疹块,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
实验室检查:生化检查发现:尿皮质醇升高;血皮质醇分泌异常;B超示:脂肪肝;肝功能:GPT:153U/L;CT示右侧肾上腺分叉处饱满。
辨证:脾虚湿盛,郁久化热,病久血瘀。
治法: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凉血活血。
处方:何首乌12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川芎15g,赤、白芍各15g,金银花20g,连翘15g,蒲公英20g,全蝎10g,荆芥10g,防风15g,蝉蜕15g,白鲜皮10g,苦参12g,炒栀子10g,龙胆草10g,炒山楂15g,白茅根20g,薏苡仁20g,生甘草8g。14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上方连服14剂,患者燥热减轻,饮食减少,大便2~3次/日,面、颈部红疹减少,瘙痒刺痛,皮肤黑色,睡眠差,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分析:患者燥热减轻,饮食减少,大便2~3次/日,说明药已中病。则在原方的基础上酌加活血止痛、通腑泄浊之品。处方:用3月12日方去薏苡仁,加当归10g,制乳没各6g,知母15g,火麻仁15g,苦参改为15g。日1剂,水煎服。
三诊:上方用至60余剂,心烦燥热、皮肤红疹瘙痒刺痛消失,皮肤颜色、食欲恢复正常,体重下降10余千克,已能正常生活学习。复查肝功能正常。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节制饮食,继续上方巩固疗效。
按语:肥胖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或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多气等症状的一类疾病。历代医籍对肥胖的论述颇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肥贵人”及“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的描述;《景岳全书》认为肥人多气虚;《丹溪心法》认为肥人多痰湿。肥胖多因年老体弱、过食肥甘、缺乏运动、先天禀赋等致气虚阳衰,痰湿瘀滞而成。治疗以补虚泻实为原则:健脾益气,祛湿化痰,结合消导、通腑、化瘀等法,以祛除体内痰浊、瘀血、膏脂等。临证时根据病情的偏重而有所侧重。李教授谓此患者体型肥胖,全身皮肤发黑,遇热心烦躁热,乃多食肥甘,脾虚湿盛,郁久化热,病久血瘀所致;需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凉血活血。故方用炒栀子、龙胆草、苦参、白茅根清热利湿以除燥热;生地黄、牡丹皮、川芎、赤白芍、当归、制乳没活血止痛;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知母清热解毒;全蝎、荆芥、防风、蝉蜕、白鲜皮祛风止痒;何首乌、火麻仁通腑泻浊使膏脂去有出路;炒山楂、薏苡仁健脾和胃;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祛风止痒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