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某,男,59岁。
初诊:2012年10月25日。
主诉:左下肢“丹毒”频发3年,右下肢“丹毒”月余。
现病史:原左下肢去年发作7~8次,今年发作2次,近来又发右下肢丹毒,发作时红肿痛,甚则高热,常用抗生素治疗。现见右下肢红肿甚,左下肢色暗。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辨证:湿热内蕴,热毒郁蒸于下肢。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杀虫止痒。
处方:金银花30g,连翘15g,蒲公英30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赤芍30g,当归10g,川芎15g,鸡血藤15g,夏枯草20g,黄柏15g,苍术30g,土茯苓20g,桃仁10g,红花10g,黄芪20g,车前子10g,泽泻10g,茅根20g,生甘草10g。7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右下肢红肿明显减轻,纳可,舌质红,苔黄,脉弦。处方:黄柏15g,苍术50g,薏苡仁20g,威灵仙15g,银花30g,连翘15g,蒲公英20g,丹参20g,赤芍30g,当归10g,川芎15g,鸡血藤15g,土茯苓20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苦参10g,紫草6g,白鲜皮15g,黄芪30g,炒山楂15g,夏枯草20g,茅根20g,云苓20g,生甘草10g,木瓜12g。7剂,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右下肢踝关节处红肿有减,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继用上方化裁,前后服用50余剂,诸症缓解。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诸症消除,血常规、血沉等检查正常。
按语:本案例患者曾采用西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反复发作,分析原因为:患者是四川成都人,地处湿热之地,湿为阴邪,易袭下部,故此人丹毒发于下肢,而本人又嗜食辛辣、喜饮酒,体内蕴热,又感湿热之邪,是以病情反复。李教授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法,虚实兼顾,标本同治,灵活遣方用药,抓住湿、热毒、瘀这一病机特点;以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为治疗原则,用药不拘于方,以“急则治其标,内外兼治”为准则,先以消患者之痛苦为要,故方中先以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夏枯草清泄郁火,消患处之红肿热疼;方中重用苍术,最大用量可至50g,因其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之功,与黄柏配伍可清饮酒所致之脾胃蕴热;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养阴;当归、赤芍、川芎、鸡血藤活血和营;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土茯苓、苦参、紫草、白鲜皮杀虫,解毒,止痒;薏苡仁、车前子、泽泻利水渗湿;佐以黄芪益气,托毒外出。现代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机体代谢,抗菌及抑制病毒作用;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对多种杆菌、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夏枯草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苍术的有效成分β-桉叶醇、茅术醇-β-桉叶醇混合物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对胃肠运动机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同时还具有抗溃疡、抗菌、抗炎等作用。诸药配伍,具有抗菌、消炎、退热、镇痛等作用,促进并改善血液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本病治疗以内外兼顾,注意饮食为重,除以上药内服外,嘱其禁辛辣、酒热之品,下肢伤处时有瘙痒,嘱其用碘伏擦拭,或用中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草、土茯苓、苦参、白鲜皮)煎水清洗患处,切勿用手挠,以防伤处感染。如此则有利病情康复。本案例从侧面表明中医药治疗丹毒具有方法多样,疗效确切等特点,尤其是中药内服与中药外敷外洗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辨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