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2024年11月以来挂职浙江中医药大学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副主任、副处长。
问:在挂职单位,您主要承担的工作有哪些?
答:参与学校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和阶段性规划的研究、论证和制定工作,学校基本建设布局、资源配置、学院及专业设置与调整方案制定。
问:挂职期间,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答:挂职期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组织编写《浙江中医药大学2025年机构改革调研报告》。为确保报告精准务实,我积极投入调研工作,收集国内“双一流”中医药大学关于机构、院系、专业设置等一手资料。同时,部门组织多轮讨论会,汇聚各方智慧,广泛吸纳意见建议。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从优化学院学科布局入手,深入探讨如何整合行政机构,提升工作效率,为新兴学科培育发展预留空间。在部门领导及同事的大力帮助下,反复推敲数据和案例,确保论据翔实有力,力求建议精准可行。调研报告为学校即将开展的机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这份调研报告的编写过程,不仅让我对中医药高等院校机构设置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对学校未来发展规划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吴松(右二)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调研
问:您觉得挂职对您的成长历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是积累实践经验。组织编写《浙江中医药大学2025年机构改革调研报告》的过程,让我亲身体验了从调研规划、数据收集分析到报告撰写与完善的全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如何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数据和意见中提炼关键信息,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培养创新思维。针对学校机构改革这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编写调研报告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如何优化学院学科布局、整合行政机构等问题,这种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思路的过程,激发了我的创新意识,提高了我的创新思维能力,让我能够更加敏锐地发现问题中的潜在机会,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是拓宽职业视野。在挂职期间,我有机会参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对中医药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等有了更深入理解,拓宽了我的职业视野与思考维度。
问:挂职过程中,您是抱着怎样的信念与态度开展工作的?
答:以“学思践悟”为根基,强化责任担当。挂职是难得的实践学习机会。我始终以“空杯心态”向基层学习、向师生请教,快速适应新角色,将在学校的工作经验与挂职岗位实际相结合,以“主人翁”意识主动承担任务,注重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
以“实干笃行”为准则,发挥桥梁作用。挂职期间,积极协调资源,面对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和需求差异,积极沟通,确保信息传递准确高效。协调湖北时珍人才工程第四批集中培训在浙江召开,将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先进经验与湖北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培训内容提供新视角。

湖北省时珍人才工程第四批集中培训合影
以“严于律己”为底线,树立良好形象。严格遵守挂职纪律,恪守廉洁自律要求,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用实际行动展现专业素养与精神风貌。
问:通过挂职,您觉得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答:挂职期间我提升了全局观念,学会了从政策、行业、高校多维度思考问题,打破了原有的部门局限,真正理解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深刻内涵。我深刻体会到个人成长源于责任担当,面对挑战,唯有主动作为,才能突破自我,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能力提升的契机。这段挂职经历,让我既看到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广阔天地,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未来,我将继续以“知重负重、唯实唯先”的态度,把挂职收获转化为工作动力,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吴松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开展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