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午
学校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
在黄家湖校区体育场举行
来自天南地北的5036名新生
怀揣梦想与激情
共赴青春新征程

党委书记刘松林,校长陈刚,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指挥学院教练勤务营少校营长曾刚,党委副书记,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何小明,党委副书记杨波,纪委书记、监察专员胡少萍,副校长曹继刚,副校长王彦春,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蔡晓英,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湖北中医名师王小琴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指挥学院全体承训教官,学校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各学院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新生班辅导员、2025级全体新生参加开学典礼。杨波主持大会。

典礼开始
全体起立 奏唱国歌

校领导、专家代表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
胸前熠熠生辉的“湖北中医药大学”字样
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现场,党委书记刘松林为2025级本科生军训团授旗,本次承训单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指挥学院。

校长陈刚寄语
砥砺青年精气神 勇担岐黄新使命

校长陈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向2025级全体新生表示热烈欢迎,勉励新生与民族同频、与时代同行、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共振,把握人生机遇,担负时代使命,以所学守护人民健康。
一是心怀家国,立“大医精诚”之志。回望历史,中医药人的赤子之心,跨越时空依然炽热。古语有云,“上医医国,其次疾人”。何为“上医”?不仅在于“悬壶”治病,更在于“济世”为民;不仅疗愈个体疾苦,更心系家国天下。“大医精诚”四字,凝聚的正是矢志不渝的为民初心,是胸怀家国的崇高信仰,是深深融入中医药人血脉的精神基因。
二是博极医源,养“浩然正气”之本。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要潜心经典,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经典的世界中培养中医思维。要扎根临床,早跟师、多临证、反复悟,在望闻问切中践行理法方药,在真实的病证中锤炼真本领。要勇求新知,秉承包容创新的精神,主动融汇现代科学,让传统中医药焕发新的生机。
三是执中致和,循“精神内守”之道。中医崇尚“和”,讲究“守”,重在“中正平和”。要强健体魄,坚持体育锻炼,在训练中体会气脉通畅、感知形神合一。要涵养品格,在与人相处中学会尊重与爱,让善良成为本能,让修养融入言行。要完善人格,在知行合一中淬炼坚毅、无畏与乐观,成长为精神明亮、内心温暖、能与他人共进的卓越人才。
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湖北中医名师王小琴教授寄语
踏实起步 勇敢追梦

附属医院肾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湖北中医名师王小琴教授与新生们分享了三点建议,寄语同学们传承校训精神,勇敢追逐梦想,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第一,不怕困难,保持乐观。大学之路并非坦途,必有坎坷与挑战。愿你们始终怀有求知的热忱、思考的智慧和化解困难的勇气。每一位同学都是学校的骄傲,老师们永远是你们坚实的后盾。
第二,心怀家国,脚踏实地。中医药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你们既是受益者,更是未来的开创者。希望大家扎根专业、持之以恒,胸怀天下、勇担使命,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第三,身心兼修,知行合一。健康的体魄和宽广的胸怀是追求卓越的基石。愿你们在勤奋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生活、锻炼体魄,学会包容、开阔心胸,努力成长为有温度、有格局、有担当的中医药人才。
学生代表发言
杏林追光 勇担使命

湖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十一期学员、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获得者、中医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璇作为在校生代表,分享了大学学习生活的收获与体会。
一是以信念为灯,在思想淬炼中锚定方向。作为湖北省“青马工程”学员,我和同学们走出课堂、深入乡镇基层,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明确“为何出发”。作为中医药学子,我们不仅要学好医术,更要扛起传承祖国医学、守护人民健康的时代责任。
二是以学业为基,在传承创新中锤炼本领。“学生之本在于学”,我一边循着时珍足迹深耕经典、夯实理论根基,一边跟着导师走进实验室、参与省级创新创业项目。每一次探索都让我明白,中医药的发展,既要守住“根”与“魂”,也要敢于向未知挑战。
三是以实践为径,在服务奉献中增长才干。还记得我第一次在学校附属医院跟师学习,以及参与的“时珍国医少年班”项目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这些实践经历让我懂得中医的温度,不仅在诊室里,更在每一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行动中

研究生新生代表、国家奖学金、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奖学金获得者、药学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肖扬鑫发言,用三个“立”字与新生共勉。
立“守正”之志。我们的专业诞生于中华民族与疾病抗争的千年智慧。我们接过的不只是录取通知书,更是李时珍跋涉山岭时背起的药篓,是葛洪在罗浮山炼丹时点燃的篝火,是叶天士在洞庭湖舟中写下的医案。
立“创新”之志。中医药事业发展正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期。我们要做的,是让现代科学成为窥见中医“象思维”的透镜,揭示“寒热温凉”背后,人体这个复杂系统涌现出的动态平衡。
立“济世”之志。屠呦呦研究员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这启示我们:中医药学研究从来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要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情怀,切实服务于人类的健康。

本科生新生代表、针灸骨伤学院2025级孟芸帆同学发言。
我的曾祖父是一名针灸医生,用他手中的细细银针,为无数乡亲解除了病痛,在我童年的心中播下了“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种子。这个夏天,我主动学习并取得了中国红十字会心肺复苏急救证书。这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我作为一名“准医者”,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初次践行。
我的家族先辈中,有在沂蒙山抗日烽火中光荣牺牲的陈明烈士;有怀有身孕、仍以笔为枪、以血为墨,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辛锐烈士。这份红色基因,是我青春最厚重的底色,它时刻提醒我:个人的成长,必须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青春的价值,要在为民族复兴的奋斗中绽放。
站在新的人生起点,我们应在中医诊疗中锤炼技艺,在临床实践中厚植仁心,将个人奋斗融入建设特色鲜明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实践中,让青春在“勇毅力、敢担当、精艺业、博仁爱”的追求中绽放光芒。
现场,2025级新生进行了庄严的入学宣誓。

大学之道,今兹肇始;
发于至诚,谨严以誓:
秉承校训校风,弘扬时珍精神;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
明德崇礼,修身立诚;
勇毅力、敢担当、精艺业、博仁爱,
为国祚之昌盛、生民之康健,
竭忠尽智、正道直行!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师生齐唱《歌唱祖国》
用歌声表达热爱
手中挥舞的旗帜汇成红色的海洋



“湖北中医药大学视频号”
全程同步直播
学生 家长 全球校友
共同见证重要时刻
超10万+点赞
近千条祝福留言
刷爆直播间




@2025级HBUCMers
不负韶华 未来可期
愿你们心怀梦想 勇往直前
奋力书写人生最绚丽的精彩诗篇
摄影:大学生记者团 陈盼盼 颜思舟 胡梦佳 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