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党的生日,是铭记初心的时刻,更是砥砺前行的号角。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为凝聚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在校园网主页开设“‘七一’特辑|支部书记说发展”专栏,陆续推送基层党支部书记代表感想感言,彰显师生医护员工爱党忠党、砥砺作风、加快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党支部负责人洪亚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我们立足学科建设岗位,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坚持学用结合,以党建赋能学科攻坚,推进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专项行动,编制攻坚任务目标清单与学院任务分解清单“两个清单”;加强顶层设计,牵头编制“十五五”规划,将党的领导贯穿学科布局、人才引育全链条;深化考核引领,赴学院解读一流学科指标体系,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厚植学术生态,持续举办濒湖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助推学校学科建设与学术影响力提升。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以党建引领学科发展,为学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学生工作部、团委党支部负责人倪娅: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必须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初心力量。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进宿舍、进课堂、进网络,访学生、访教师、访家长的专项调研,精准把握学生成长需求,切实将“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建立“三个一线”工作机制,支委蹲点学生社区一线、党员扎根日常管理一线、全员服务学生成长一线,将党员教育实践融入学生日常成长指导,打造思政工作新格局。锤炼严实深细工作作风,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学生工作队伍,切实担当起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为青年学生筑梦领航。
第一临床学院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党支部书记何敢想:支部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锤炼党性的基石,持续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教学服务响应速度与质量。未来,支部将聚焦学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围绕“提升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和“服务医疗人才需求”两大主线,优化实训课程体系,强化临床思维与技能训练,切实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中医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李钰:百年党史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与中医药学“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传统精髓天然契合。支部将积极搭建平台,通过调研基层需求、寻访名老中医、开展中医药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在实践中筑牢信仰之基、体悟为民情怀,以扎实学识与创新思维,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守护人民健康贡献青春力量。
检验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向金昊:我深刻认识到学生党支部的生命力在于扎根青年成长土壤。我将深挖党史“教科书”,打造“青年化”思政品牌。搭建“党建+服务”实践链,组建党员先锋队,深入开展中医药科普等志愿服务,努力将实验室技能转化为惠民实效。
护理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方勇: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支部开展走访座谈、赴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参观学习、专题党课等系列活动。同时,组织党员下沉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服务,将中医药文化与中医心理护理深度融合,推动服务群众的理念转化为师生的具体实践。未来,我将继续勇担使命,着力培养政治素养过硬、专业能力突出的研究生党员队伍,以实际行动为学校高质量通过护理学专业认证和培养卓越中医护理人才贡献力量。
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书记王艳:支部党员立足岗位,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组建先锋团队开展跨学科教研,攻克教学难题,以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未来,支部将带动教学团队深耕课程思政,推进产学研合作,全力助推学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服务湖北支点建设贡献力量。
医学人文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方鹏:支部持续强化“党建+文化”品牌建设,打造普通话·中医药经典诵读大赛等特色活动;构建“汉语+文化传播”课程体系,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医药文化深度交叉融合。依托荆楚中医药文化研究团队,开展学术研究,在推动人文社科与中医药学科协同发展中彰显新担当,推动党建成果转化为服务健康湖北建设的实际行动。
外国语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桂念:支部将聚焦学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新文科”建设,提升中医药典籍翻译、学术交流、国际传播等关键能力。在课程体系优化、智慧教学应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等方面争当“先锋号”。积极引导教师讲好中国故事、中医药故事,使课堂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阵地,培养更多既懂专业又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让外语优势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现实推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吴健:回顾党的伟大征程,我深刻认识到支部建设要以“强党性”为根基,不断提升党员政治素养;要以“优作风”为保障,淬炼清廉务实作风。支部将持续擦亮“党建+思政+中医药”特色品牌,推动中医药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着力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堂,筑牢学生信仰之基。强化学科交叉与经典传承,积极组织党员投身理论宣讲等工作,将思政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赋能乡村振兴。
国际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汪茜:我们要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探寻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面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新需求、新使命,支部将锚定学校改革发展目标,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内涵,加强同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互鉴、互容、互通,努力开创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为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图书馆第二党支部书记蒋茵婕:支部坚持强党性、优作风,打造新时代知识服务体系。聚焦中医药学科建设,构建协同化团队机制、打造精准化服务链条、深化数据化决策;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建立“学科馆员-教研团队”结对机制;建设开放式学习共享空间,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
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急诊科党支部书记黄明霞:支部将立足岗位实际,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将“生命至上”的急救精神与党的为民宗旨深度融合。通过开展“急救技能全民普训”等活动,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以创新驱动促融合,围绕推动医教研一体化,构建“急救科研+临床教学”双轨模式,深化“党建结对强业务”机制,与社区、学校、企业共建急救培训平台,让党旗始终飘扬在救死扶伤最前沿。
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一科党支部书记陈宏慈:我们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持之以恒锤炼党性,在服务患者中砥砺奋进。优化诊疗流程,开展特色中医护理,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分享临床经验,为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贡献力量;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支点建设,开展义诊、健康科普,将中医关怀送到群众身边。未来,我们将继续勇当先锋,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征程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