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管理处:深化素质强根基 创新服务育新人
后勤管理处将服务育人作为工作核心,探索后勤工作与服务育人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开展“服务育人能力提升”专项学习,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上级文件政策、行业法规规范、安全管理知识等15场,强化全员育人意识。
深化“党建+后勤服务”工作机制,以党支部为单位成立党员先锋队,深入食堂、宿舍、教学楼等,主动收集师生医护员工意见建议,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建立“后勤+学院”联动机制,与学院开展研讨交流,把握学生成长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育人方案。创新设置“劳动教育实践岗”,联合学生工作部、团委开展“药香校园劳动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中药材种植、拔草、施肥等劳动实践;联合检验学院开展食堂食品安全快检劳动实践活动。组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参与食堂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拓展产教融合、服务育人阵地。
针灸骨伤学院:党建领航双融双促 医工交叉智启新篇
针灸骨伤学院努力构建“党建引领、学科交叉、数智赋能”发展格局,推动学院在学科建设等领域实现多维突破。
党建领航固根基,双融双促促发展。创新“双融双促”工作机制,打造“领学+实践”特色品牌。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学科建设”等主题开展6次学习研讨,班子成员带头分享学习成果3次。与附属医院党支部开展“党建+业务”深度共建,联合申报科研项目、指导学科竞赛等,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获第二届儿童康复护理科普大赛优胜奖。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深入中小学、社区开展中医药科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数智融合强特色,构建学科新生态。举办人工智能专题培训2场,联合信息工程学院打造“中医药+人工智能”交叉创新平台,组建跨学科团队攻关“AI针灸手法模拟”“中医古籍知识图谱”等课题;构建“知识图谱+AI”课程体系,规划建设知识图谱课程,完成4门智慧课程建设;推进时珍康养现代产业研究院建设,申报知识创新中心专项,建强老年康养等微专业。
强化“大思政”建设,人才培养结硕果。完善《针灸学》课程思政双向协同机制,建成课程思政示范中心线上平台,开发案例库资源。拓展学生实习实践资源,走访用人单位30余家。搭建“三级众创空间+时珍青创计划”实践平台,开展实施“一赛一策”动员,斩获省级奖项4项。
综合治理再深化,改革增效激活力。结合绩效分配改革,推行“工作专班+三张清单”管理模式,加强内部管理和工作分工,全面提升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