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工 |  校友 |  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我校干部师生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教育话题(三)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8日 16:28     作者:     来源:二级单位党组织 学生工作部      阅读:[]     编辑:胡丹萍 陈依

本网讯 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2025年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校干部师生热切关注两会教育话题,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工作学习体会开展讨论,对教育事业和学校立足新起点高质量发展信心满满。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基础医学院教授刘洪涛:今年全国两会,教育再成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国家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作为高校教师,我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中医药科研中,紧紧把握高质量科研和产业转化两大方向,以科研反哺教学,做好中医药文章,讲好中医药故事,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敢闯敢干的中医药人才。

湖北十佳师德标兵、基础医学院教授陈会敏:全国两会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让我更加坚定了在中医药教育领域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贡献力量的决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中医药人才,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我将始终坚持深耕中医药教育领域。我深知,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内容,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针灸骨伤学院副教授陈松:2025年春天的北京,高等教育改革的话题在两会代表委员的案头持续升温。当混合教学模式遇上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命题,这场始于技术迭代的课堂革命正演变为重塑教育本质的系统工程。《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中“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表述,在两会代表关于“智能+教育”的深度讨论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站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节点,混合教学革命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教育价值的重新定义。当虚拟仿真实验室与田间地头的实践教学形成共振,当慕课资源与导师工作室产生化学反应,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更具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新生态的诞生。这场静默的课堂革命,终将成为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动力。

检验学院副教授周洁: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我对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在日常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变革,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我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三全育人”;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常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产教融合既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路径,也是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教学中,我们应打破学科壁垒,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传统专业交叉融合。如在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中引入数字化设计软件,联合本地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制造优化”课题研究,让学生既能参与真实项目攻关,又能了解行业痛点,激发创新思维。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构建校企协同生态,可推行高校、企业“双导师制”,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开发和论文指导,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行业经验。未来,我愿以青年教师的担当,深耕课堂与产业的沃土,努力培养更多既懂理论又善实践、既有情怀又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医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岳远雷: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显著,教育公平推进,质量提升,现代化进程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未来十年教育目标与路径,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离不开高质量教育支撑,政府工作报告中“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与教育强国目标契合,为中医药高校带来契机。作为一名中医药高校教师,我深受鼓舞,对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未来,我将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医学人文融合研究,开设特色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坚守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把医学人文与中医药特色融合,努力培养兼具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从娜:教育是强国之基,深刻影响国家未来走向和民族繁荣昌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时代所需、人民所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教育战略部署,对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意义重大。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受鼓舞,将继续坚守本职工作,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站好思政课堂主阵地,努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以中医药特色、红色革命文化和数智化技术赋能日常教育教学。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协同育人,将价值塑造、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青年学子勇担时代重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中医学院教师梁南:全国两会对教育工作的部署,令人振奋。全国教育大会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医药院校教师,我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也深感责任重大。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秉持“中医+”理念,促进多学科融合,优化课程设置,强化中医经典教学;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研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挖掘中医药宝库,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中医药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加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技能,服务人民健康。

管理学院教师龚光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不仅是对我国未来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宏伟规划,更是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期望与召唤。我深刻感受到政府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方面的决心和力度,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医学人文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孙映雪:当前,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全国两会关于教育工作的新部署,将有力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既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教育强国的建设者。我们要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在科研创新中勇攀高峰。

第一临床学院2022级本科生李佳谕: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生,我将认真学习,夯实专业基础,致力于将中医与西医有机结合,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答卷上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奋斗篇章。

国际教育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清宜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部署,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了护理人的时代使命。课堂上老师反复强调的“人文关怀”“医防协同”,实训中心里的“智慧护理”信息化实践,社区义诊实践中“家门口的医疗”的逐渐普及……正与这一目标紧密相连,给了我更多信心与动力。




上一条:我校干部师生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教育话题(四)

下一条:学校召开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推进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