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4年12月30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我校退休职工郑晓屏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离退休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郑晓屏老师先进事迹,倍感振奋、备受鼓舞,纷纷畅谈感想。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郑晓屏:非常感谢各级领导、部门、学校对我赴新疆支教工作的认可和鼓励。退休后的时光还很长,我一定会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坚定的政治信仰、积极健康的心态、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回馈组织的厚爱,继续发光发热,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刘弦:郑晓屏老师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是我校离退休老同志在荣誉上取得的新突破,是离退休老同志的群体荣誉,更是学校的集体荣誉。我们要学习她不忘初心、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学习她奉献社会、积极践行“银龄行动”的进取精神,学习她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爱国主义情怀。
校老年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黎夏涛:郑晓屏老师一退休便走上老有所为之路,赴新疆吉木乃县的小学义务支教十年,不取分文报酬。她用实际行动弘扬光荣传统、永葆政治本色,继续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在我们身边树立起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榜样,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当之无愧。她的先进事迹也必将激励更多老同志发挥余热,为学校、为社会贡献一己之力。
校关工委副主任黄保希:郑晓屏老师用十年的支教路,书写了一段无私大爱的动人乐章,感动如涟漪般在我们心间扩散。她的名字如同温暖的阳光,洒在边疆那片广袤的土地上,熠熠生辉。十年、三千多个日夜的坚守!郑晓屏老师本可以选择安稳舒适的生活,可她义无反顾地踏上支教的旅途,向着祖国的边疆出发。她带着知识的火种,怀揣着对孩子们满满的爱,走进她向往已久的校园。教室里,她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看向外面世界的窗;生活中,她用爱温暖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郑晓屏老师照亮了边疆孩子的求学路,也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向往,必将影响更多人走向这充满爱的支教旅程。
退休第二党支部书记罗新舟:郑晓屏老师的支教事迹充分展现了她对初心使命的矢志不渝,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热爱,以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就能在自己从事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为社会作出贡献。我将以郑晓屏老师为榜样,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退休第三党支部书记邹小娟:郑晓屏老师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是学校的光荣,也是我们退休第三党支部的幸事。她退休后不留恋城市舒适生活,克服重重困难,不取分文,远赴新疆义务支教多年,成为当地年龄最大的支教志愿者。她将无私的爱播撒在边陲地区,为边陲地区孩子的成长费尽心血。她的坚守为当地年轻老师树立了榜样,也为边疆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郑晓屏老师不愧为新时代的楷模,我们要以她为榜样,不忘初心,保持进取精神,坚持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学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退休第五党支部书记郭桂荣:退休教师郑晓屏获此殊荣,这不仅是她本人的荣耀,也是学校的骄傲和退休群体的荣光。支教十年,她经受了各种挑战,释放出满满的正能量,温暖着边疆孩子的身心,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她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共产党员坚韧不拔的意志,诠释着新时代的银龄价值。让我们以郑晓屏老师为榜样,永葆党员本色,始终忠诚于党,厚植家国情怀,关心支持学校发展。
退休第八党支部书记贺德麟:一位退休的女同志,受新疆边远地区教育现况的触动,毅然决定、不计报酬,自愿前往新疆吉木乃县坚持支教十年。她不惧怕各种困难,一心只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心系民族团结进步,为边疆地区的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郑晓屏老师是坚守党的初心使命的模范践行者,我们每一位退休职工都应向她学习,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退休第九党支部书记勾沈营:郑晓屏老师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实至名归,令人敬佩。她对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对理想信念坚定执着、对党和人民事业无比忠诚,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离退休干部的精神风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的事迹也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有爱心,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我们要以郑晓屏老师为榜样,学习她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尚情操,时刻保持一颗热忱的心,永葆政治本色,继续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
武昌区人大代表王琨:郑晓屏老师退休前与我同在期刊社工作,她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深受大家好评。2012年她退休后,便毅然决然地自愿、自费前往新疆支教。她克服了生活和工作上的艰难困苦,把一个多民族的教学班带成欢乐、融洽的小集体,而且一干就是10年。郑晓屏老师以亲身实践,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对理想信念坚定执着的博大胸怀。她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
退休教授胡真:作为一名长期在高校工作的职工,郑晓屏老师退休不褪色,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主动放弃武汉舒适的生活,将无私的爱洒向新疆边陲,义务为少数民族孩子送去知识和温暖,充分展现了学校新时代离退休干部的精神风貌。郑晓屏老师是银龄人的榜样,我们要像她一样坚持无私奉献,鹤发银丝映日月,化作春泥更护花。
退休教授彭智海:郑晓屏老师用实际行动把退休后十多年宝贵时间贡献给了新疆的基础教育事业,令我敬佩。我认为郑老师身上有“三气”,即志气、骨气、底气。志气,是怀有家国情怀,来源于她对国家、民族的忠诚;骨气,是一定要把支教工作做好的自信,来源于她心中有不断奋斗的奉献精神;底气,来源于她的真才实学。支教的十多年里,她对学生们用心用情、尽心尽力,做出了可喜成绩,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虽然我已是耄耋之人,只要一气尚存,要尽力关心离退休工作,关心学校发展,多为国家作贡献。
退休干部吴志利:郑晓屏老师如同默默奉献的蜡烛,在祖国的边疆燃烧自己,照亮边疆孩子们求知的道路。她放弃退休后舒适的生活环境,远离家乡,只为将知识的火种播撒在祖国的边疆,她的奉献精神令我们敬仰。郑晓屏老师像呵护花朵的园丁,把自己的爱无私地给予边疆的孩子们,帮助他们坚定信仰,树立目标,迎接美好的明天。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为祖国边疆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是我们离退休老同志学习的榜样。
退休职工汤志云:郑晓屏老师十年坚守边疆的三尺讲台,用大爱和热血播撒知识的种子,为边疆的孩子们能读书、读好书,不辞劳苦、不计得失、无私付出。这一举动感人至深,受到表彰实至名归。她是我校离退休教职工的光荣,也是学校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