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进一步聚合医古文学术研究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7月13日至14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和我校医学人文学院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第三十三次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校纪委书记、监察专员胡少萍,医古文研究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王育林教授,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杨东方教授,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张瑞贤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沈澍农教授、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战略事务部总经理张勋、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兴伊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明强教授,我校科发院负责人、医学人文学院领导班子,及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医古文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各医药类院校研究生代表近150人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我校医学人文学院医古文教研室龚方琴副教授主持。
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胡少萍代表学校致辞,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情况,回顾了我校医古文学科建设历程及发展情况。他表示,学校将继续从多个方面支持医古文学科建设,进一步深化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的合作与交流,强化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创新,推进医古文与现代科技、人文社科等领域的交叉融合。
杨东方教授在讲话中对湖北中医药大学承办本次学术研讨会表示了感谢。他说,医古文研究分会成立四十余年来成果丰硕,得益于前辈学者辛勤耕耘,后辈学人传承薪火,尤其是近年来开展的“中医典籍与语言文化研究专家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计划”,有效推动了中医药文化与传播。希望与会同仁以前辈学者为指引,以实际行动做好学术传承和研究工作。
开幕式上,学苑出版社向医学人文学院及本次会议捐赠了中医古籍研究专著500本,并举行了第三批“中医典籍与语言文化研究专家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计划”拜师仪式。
学术会议分为大会主题报告、学术报告、青年论坛三个主要环节。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王育林教授以“小学与医经学”为主题,旁征博引,对医经学研究范畴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沈澍农教授从考证“方”“药”二字的本义出发,通过详述二字字义的演化,拓展至单药方属性的探讨,凸显了简帛文献研究的重要价值。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育林教授作学术报告
南京中医药大学沈澍农教授作学术报告
随后,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13位专家学者先后就中医古籍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议题分享了在医古文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我校医学人文学院教师何潇、孙婉分别围绕清儒《黄帝内经·素问》校勘方法、《本草纲目》引《黄帝内经》的文本计量分析和定性研究作报告。
青年论坛环节,来自全国各地中医药院校的13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我校硕士研究生吴汉镇以“有关‘胃不和则卧不’的建构”为题作交流。
本次医古文学术年会为中医药学者提供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与会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年会为契机,继续深入探索医古文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