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梦想、重传承、勇创新的时珍青年
——在湖北中医药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刘松林
2024年6月18日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
各位来宾、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各位校友:
大家上午好!
又逢栀子花开,再聚黄家湖畔。今天,3729名本科生、822名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业,即将告别母校,迈向人生新的征程。刚才一路走来,看到穿梭如流的毕业生,身着学位服,脸上扬满自信、眼中充满自豪,我感到非常荣耀和欣慰。在此,我谨代表学校、代表全体师生医护员工,向亲爱的毕业生校友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们、默默奉献的家长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毕业典礼的校友代表和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今天的告别,必将成为你们生命中一个难忘的日子,而这份难忘背后,共同见证了你们在学校经历的点点滴滴,也深藏着一系列美好记忆:在时珍故里,在古韵昙华林,在书香黄家湖,你们以最真挚朴素的情感,与母校共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共同见证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恢宏史诗,聆听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角,我们共同感受了中医药人众志成城阻击新冠疫情的坚决行动。你们以最关切的目光,注视着学校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既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和学校事业发展而感到振奋,也为母校在66年办学历史中先后培养出田金洲院士和陈士林院士两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而感到骄傲,也为学校牵头组建、运营管理全国中医药领域第一个省级实验室——湖北时珍实验室,实现科技创新“大平台”建设的突破而备受鼓舞,也为学校扎根荆楚,守正创新,服务湖北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新成绩而喝彩。同时,你们更以最靓丽的色彩,描绘出个人最美的青春画卷。在画卷里,有你们追寻先哲圣贤、锤炼道德品行的足迹,在中医经典里含英咀华、砥志研思的沉醉,在临床实践中望、闻、问、切的思考,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中摘金夺银的汗水,在体育场上奋勇争先、在舞台上活力迸发、在志愿服务中热情饱满的身影……这些为大家所共同拥有的记忆,汇聚成为此时此刻最难忘的画面,也必将随着未来时间的洗礼而更加清晰、更加深刻。
一朝入杏林,终生阅岐黄。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当你们还是杏林萌新时,师友庄严地为你们佩戴上了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校徽。在这里,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对自我成长的展望,对中医药护佑人类生命健康的敬畏,你们奋勇向前,跑出了新时代青年的“加速度”。最近,师生校友纷纷为药学院直博北大的鲁谕蓁、保研中科院的袁东峰刷屏点赞,为同向同行、共赴美好前程的2019级中医学教改班集体、中西医临床教改班集体传送喜报,为组团“上岸”的生物化学与生物信息实验室何祥兴、杨婷婷、时鑫鑫、曾宇腾4位同学喝彩,更为112名即将应征入伍、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毕业生喝彩。在你们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感受到了大家在新时代里放飞梦想的渴望和奋力拼搏的斗志。
今天,你们在学校完成了修身砺学的阶段性目标,即将扬帆济海,奔赴下一站行程,希望你们能够时时不忘、常常记起胸前佩戴的那枚校徽,也希望我们再回首、再相聚时,仍然能看到湖北中医药大学“勤奋 求实 发掘 创新”的校训精神和“求真求实 精勤博极”的时珍精神在你们身上留下的印记。
1936年9月,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演讲中提出了著名的两个问题,即“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问问自己,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这著名的“两问”,在其后几十年历程中时刻启发着每位学子。“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我相信,这是我们每一位毕业生需要用毕生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离别之际,我想代表母校、代表你们的师长,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一是矢志不渝,做一个胸怀家国的追梦者。几年前,你们带着梦想走进湖北中医药大学;几年来,你们收获了知识和友情,收获了自信和成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大家更应该思考,前路梦在何处?面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作为奔涌的“后浪”,你们的梦想里应当有跳动的时代脉搏,有辽阔的大好河山,有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质朴情感。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亲爱的毕业生校友们,希望你们走出校园后,在寻梦、追梦、圆梦中,能够时刻将自己的“小美满”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大圆满”之中,让梦想更加充实,更加有价值;在保持热爱、奔赴星辰大海时,能够聚焦时代所需、国家所盼、人民所急,发挥“我之所长”,让“青春之我”在矢志不渝的强国建设中绽放绚丽光彩!
二是守正笃实,做一个初心如磐的传承者。今天的毕业典礼后,同学们还会到学校各个景观拍照、打卡、留念。刚才,学校杰出校友马元春教授在发言中回忆了学校办校地址的变更,从阅马场到昙华林、再到黄家湖,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昙华林。我想推荐给大家一条路线,就是从昙华林校区图书馆到李时珍广场,到7号楼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再到同学们熟悉的宿舍楼这条路线。用心体会的同学会发现这是一条经典的中医药、中国文化的知识传承之路。第一站,珍藏典籍的图书馆,是浩瀚的中外古今知识海洋,是我们认识世界、走向进步、打开中医药宝库的钥匙;第二站,岿然屹立的时珍雕像,在岁月洗礼中,诉说着求真求实、精勤博极、不畏艰难、探寻真理的大医精神。李时珍(《本草纲目》)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象征,更是荆楚名医的典范,代表了世界中医之魂、荆楚中医精神;第三站,具有古今融合特点的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这是学校开辟的继承和发扬当代国医大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之所,是我们对“活医典”传承的标志所在,从知识涵养中充实我们,从时珍精神中激励我们,从大师风范中感染我们;最后一站,是我们的学生宿舍,也是每一届中医青年学子的“根据地”。从图书之海、医中之圣、当代大师、到未来的你们,跨越时空,绵延千年,唯一不变的是学校对你们在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中的殷切期盼。
回顾学校办学历程,从“58级4班”开始的重读经典、着重临床、跟名师的教育模式,到2003年创立教改班,强化中医药特色创新人才培养,再到2023年开办“时珍国医班”“时珍国药班”“时珍拔尖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在赓续初心、传承使命中,形成了以国医大师和院士领衔的、极具学校彰显度的育人成果。回望来时路,郁郁满芳华。中医药振兴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新的方位,如何传承好一代又一代湖北中医药大学人的精神财富,发出属于我们湖北中医药大学人的强大声音,在座的每一位亲爱的毕业生肩负重任、未来可期。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希望你们离开母校后,无论你们从事什么职业,请不要忘记在心底中留存一份执着,留给绚烂多姿的中医药事业;请不要忘记在脑海里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去继续探索中医药宝库里的奥秘;请不要忘记在手中保持开卷的习惯,坚持每日向旧卷索新知;请不要忘记在脚下继续行走,用坚实的脚步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躬身实践……我相信,你们久久为功的传承创新,必将会为强国、强省建设增添新动力。
三是与时俱进,做一个永不止步的创新者。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提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其核心和根本在于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国家基于国内外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新”,是生产要素新、新科学技术引领、战略性新产业凝聚、新赛道培育、新思想新力量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前沿,聚焦中医药领域,如何培育自身新质生产力,服务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学校和每一位毕业生需要共同完成的“答卷”。
带着这份“答卷”,学校全体师生医护员工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牵头组建、运营管理湖北时珍实验室。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以实验室为平台,聚集起了包括一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在内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以人口老龄化和老年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科技攻关,推进成果转化。“人才”和“成果”两个增量不断显现,为支撑、引领湖北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李时珍文化品牌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了中医药智慧和力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如今你们带着这份“答卷”,即将开启新的赛道。希望你们乐于所学,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始终保持对一切未知的好奇和向往,不断拓展思维的边界,持续激发创新创造的动能;希望你们志于求索,聚焦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敢为先锋闯难关,聚力推动国家和中医药发展,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希望你们坚韧不拔,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练就稳定“内核”,做更强大、更自信的自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永不止步。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在荆楚大地、时珍故里、英雄武汉,你们浸润着书香药香,感悟着大医精诚的风范,践行着伟大抗疫精神的成才成长。荆楚味道,是你们深深镌刻在心里的“独家记忆”;时珍青年,是你们所拥有的“专属IP”;湖北中医药大学,是你们永远割舍不下的第二故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无论大家将来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家门永远为你们敞开,学校永远是你们做有梦想、重传承、勇创新的新时代青年的坚实后盾。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祝你们前程似锦、幸福快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