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6月8日,王忠林省长来校调研,听取学校服务人民健康、疫情防控等情况汇报,察看中药炮制加工、中药资源开发研究及应用成果展示,并对学校建设发展提出要求和期望。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王忠林省长来校调研讲话精神。在学校党委统一部署下,学校各条战线、各二级单位党组织迅速行动,通过多种方式组织传达学习。广大师生医护员工反响热烈,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领会,热议王忠林省长来校调研讲话精神。
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王忠林省长6月8日莅临我校调研,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校建设、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王忠林省长要求学校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围绕中医药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链条,聚焦中药材种业、种植和新药研发等重点领域,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打造高水平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建设管理水平等一系列讲话精神,既总揽全局,又对中医药事业和我校建设十分了解,提出的问题切中要害。我作为一名退休老职工,一定做到人退心不退,还要在中医临床、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我校建设得更美好!
全国名中医孙国杰教授:王忠林省长来校调研,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中医药教育、中医药事业、对学校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老教师,感到非常高兴。王忠林省长充分肯定了学校在服务人民健康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同时希望学校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充分发挥名医大师作用。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我虽然已经85岁,但可以在传帮带方面多做一些工作,为学校培养年轻老师多发挥自己的余热。“中医针灸”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针灸人,更应该传承和发扬这份遗产,更好地为百姓健康服务。
岐黄学者、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王华教授:王忠林省长来校调研,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更是对我校建设发展的大力支持,令人感动,深受鼓舞。学习了王忠林省长调研讲话精神,我进一步认识到学校在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认识到推动中医药教、医、研、产、管等多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认识到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医疗服务、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王忠林省长要求的“实现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更好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深刻反映了中医学本质特征,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作为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我将与团队一道,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开拓针灸治未病研究领域,扩大在全国同行中的学术影响,为我校学科建设和学术进步多做贡献。
岐黄学者、老年脑健康中医药防护技术与新产品研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平教授:6月8日上午,我在现场向王忠林省长汇报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情况、研究进展等。王忠林省长高度肯定了中医药在服务人民健康中的作用,认真听取汇报、兴致勃勃地翻阅我们编撰的《本草纲目新编》《黄帝内经理论与实践》等,还不时询问相关问题。得知我们的部分著作已翻译为英文版在海外发行,王忠林省长充分肯定,强调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带给我们信心和鼓舞。王忠林省长十分关注中医药科技创新,尤其强调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王忠林省长一行还认真察看了团队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产品——生慧颗粒、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产品——安寐颗粒,并询问有关应用情况,要求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让更多的人受益,充分体现了心系人民、把群众健康记挂于心的情怀。湖北是神农故里、李时珍的家乡,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出台系列政策,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我们将把王忠林省长的指示要求和殷切期盼转化为行动,发挥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作用,深入研究新技术、新产品,加强协同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擦亮李时珍品牌,建设高水平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心;坚持医药并重,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更好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坚持中医药国际化,争取承担更多国际项目,不断扩大中医药海外影响力。
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药学院陈科力教授:王忠林省长6月8日到我校调研和考察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件大事。这既是对我校全体师生员工的极大鼓舞,也是对我校全体中医药人奋力发展的压力。我们需要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医药强省战略、实现中医药守正创新,做出中医药人应有的和实质性的贡献!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先进工作者、附属医院光谷院区肝病科主任陆定波:王忠林省长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围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事业,王忠林省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已经工作了35年的医务工作者,现阶段除了继续做好临床教学工作以外,还要为年轻人做好传帮带,使他们更快地成长起来,为医院的学科、专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将继续通过各种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更好地服务大众健康。中医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以其独特的疗效优势深入人心,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信中医、用中医的老百姓越来越多。
湖北“师德先进个人”、中医药微生物组与营养代谢研究所负责人刘洪涛教授:王忠林省长来校调研,对我校发展影响深远。我们要认真学习王忠林省长来校调研讲话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一是正视差距,顶压奋进。要坚定信念,不气馁、不懈怠、不怕难,比拼追赶、奋勇争先。二是从我做起,为学校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学校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职工,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功不成我必有责。三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继承”为基石,以“创新”为源动力,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第四届湖北省楚天园丁奖获得者、第一临床学院向楠教授:作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一名教师和医生,我将努力做好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临床上,要心怀“国之大者”,以服务好百姓为己任,发挥好中医药特色优势,让现代中医更有力量;教学上,要用真情教书,用真心育人,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把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实践讲清楚;科研上,要坚持运用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将中医药原创思维转化为创新成果,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添砖加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负责人、药学院刘艳菊教授:6月8日,王忠林省长来校调研,我有幸汇报了中药炮制加工等情况,切实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我校的关心关怀,给予我们极大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同时也鞭策我们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作为一线教师,唯有把王忠林省长来校调研讲话精神落实到学科建设和传承创新工作中,才不辜负这份殷切希望。
青年岐黄学者、药学院刘大会教授:王忠林省长在调研时强调要“聚焦中药材种业、种植和新药研发等重点领域,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打造高水平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心”,让我深受鼓舞,信心倍增,更加明确了科研攻关方向。作为一名从事中药资源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我将以更大的责任担当,主动作为,拼尽力气,加强湖北省中药材产业链的前端种业和种植等重点领域科研攻关,为全省中医药事业和生命健康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药学院刘义飞教授:王忠林省长来校调研,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倍感振奋,对未来充满信心。我将发挥专业特长,推动多组学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全面应用于中药研究,做好中药材相关生物育种工作,培育更多中药材新品种,从源头保障中药质量,促进品质中药的生产与应用。
国务院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胡真教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医药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在公共卫生领域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向大众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科学知识,增强大众健康生活意识,是我们科普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寓教于乐,让中医药回归生活,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我们既大有可为,更应当奋发作为,积极响应王忠林省长号召,努力为筑牢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健康湖北奉献中医力量。
武昌区人大代表、离退休教职工王琨:在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后,我校迎来王忠林省长到校指导工作,我不禁欣喜若狂,寄予满腔期盼。作为一名连任六届的武昌区人大代表,我非常拥护王忠林省长关于办好医院的讲话。期待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力度,切实为附属医院花园山院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管理学院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项目团队:我们带着准备近两年的成果和满腔热情参加了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在比赛中收获的不仅是荣誉与喜悦,更多的是与指导老师、同学们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实地调研所带来的历练和成长。通过学习王忠林省长来校调研讲话精神,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传承中医药文化时应利用现代化技术推进中医药智库建设,今后将继续在学习中增长才干,提升创造能力,为传承中医药贡献力量。
药学院2021级中药药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丁生晨:王忠林省长来校调研,走进我们中医药微生物组与营养代谢研究团队,察看中药资源开发研究及应用成果展示,让我倍感荣幸和振奋,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在中医药领域深入学习研究的信心。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使命在肩。我将努力探索阐明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科学内涵,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贡献力量。
药学院2020级中药学(2)班本科生张枫寓:6月8日,王忠林省长来到中药炮制实训实验室,我有幸在现场聆听了省长的讲话,内心特别激动。王忠林省长的讲话语重心长、寓意深刻。作为中药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我深受鼓舞,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坚定专业自信,融入新思维,学好新科技,夯实基本功,练就真本领,立志为中医药发展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