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工 |  校友 |  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植物科学最前沿:湖北中医药大学刘大会教授团队解析红皮半夏表皮颜色形成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2日 09:37     作者:     来源:植物科学最前沿微信公众号      阅读:[]     编辑:党委宣传部

本网讯 5月1日,植物科学最前沿微信公众号以《湖北中医药大学刘大会团队解析了红皮半夏表皮颜色形成分子机制》为题,报道了我校刘大会教授团队“红半夏”种质研究成果。

以下为全文内容: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入药最早见距今2100年历史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半夏药材在中医临床上使用广泛,2020版《中国药典》含半夏中成药有66品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100个首批中药经典名方中含半夏药材占17方。湖北江汉平原的潜江、天门、沙洋、钟祥、京山等地为半夏道地产区,行内称为“荆半夏”。半夏新鲜块茎的表皮一般为浅黄色至黄白色。湖北中医药大学刘大会教授团队在潜江、天门等半夏种植区田间调研采样时,发现当地田间存在大量块茎表皮呈红色至紫红色的“红半夏”种质,进一步试验观察比较发现“红半夏”种质比传统黄皮半夏种质在地上部分长势、抗逆性和块茎大小与粉性要更优秀。基于此,团队基于半夏全长转录组,联合二代转录组与代谢组分析,解析了红半夏块茎表皮红色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以“Integrative Analysis of Metabolomic and Transcriptomic Data 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Color Formation in Corms of Pinellia ternata”发表于中科院2区Top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植物表观颜色的变化是其内在次生代谢产物变化的重要体现, 团队对红、黄半夏的主要化学成分总黄酮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红半夏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黄半夏,是黄半夏的1.6倍(图1C、D)。分别对红、黄半夏块茎的茎肉及表皮进行了花青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红半夏块茎表皮的矢车菊素、天竺葵素含量显著高于黄半夏,表明这两种花青素是红半夏表皮呈红成的物质基础(图1E、F)。通过代谢组分析,进一步鉴定了二氢槲皮素、二氢山奈酚、柚皮素等15个黄酮类差异代谢产物,可作为红半夏的特征代谢产物(图2)。

图1 红、黄半夏表、总黄酮及花青素含量差异比较(Yf-黄半夏块茎茎肉,Rf-红半夏块茎茎肉,Ye-黄半夏块茎表皮,Re-红半夏块茎表皮)

图2 红、黄半夏15个VIP值最高的差异代谢产物

以半夏全长转录组为参考,对二代测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推测PtCHS1、PtCHS2、PtCHI1、PtDFR5、PtANS、PtUPD-GT2、PtUPD-GT3对半夏花青素的积累有重要贡献;PtF3′5′H、PtDFR2、PtUPD-GT1可能是半夏块茎红色表皮的形成的关键酶基因;PtbHLH1和PtbHLH2对红半夏中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具有调节作用(图3)。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发现,PtCHS1、PtCHS2、PtCHI1、PtF3′H1等13个DEGs与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DAMs成显著正相关,且PtCHS1、PtCHS2、PtCHI1、PtF3′H1、PtF3′H2、PtF3′H4与它们编码的酶产物呈显著正相关(图4A)。在上述的DEGs中,PtCHI1、PtDFR2、PtUPD-GT1、PtUPD-GT2、PtUPD-GT3与矢车菊素、天竺葵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图4A);PtCHI1、PtDFR2、PtUPD-GT3编码酶的产物也与矢车菊素、天竺葵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图4B)。

图3 Re、Rf、Ye和Yf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DEGs的表达热图

图4 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的DEGs和DAMs的相关性分析

该研究首次基于全长转录组对二代测序数据进行校正,获得准确的基因和表达定量,联合转录组代谢组,更精准的对DEGs进行筛选,揭示半夏块茎表皮红色形成的分子机制,构建了半夏花青素生物合成路线图(图5)。并鉴定筛选了15个代谢产物,作为区分红色、黄色表皮半夏的潜在标记。研究认为PtCHI1、PtDFR2、PtUPD-GT1、PtUPP-GT2和PtUPD-GT3五个基因是半夏块茎表皮红色形成的关键基因;柚皮素查尔酮、柚皮素、二氢山奈酚和二氢槲皮素是半夏块茎表皮花青素累积的重要中产物。该文研究结果为半夏的分子育种和红、黄块茎的品系半夏的快速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5 半夏块茎花青素生物合成路线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博士研究生徐荣为论文第一作者,刘大会教授和苗玉焕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相关研究得到湖北中医药大学青苗计划(2020ZZX027)、湖北省农村振兴科技支撑项目(2022BBA148)、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重点项目基金(2022ZZXZ00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1)资助。


相关链接:

【植物科学最前沿微信公众号】湖北中医药大学刘大会团队解析了红皮半夏表皮颜色形成分子机制






上一条:校党委书记唐峻参加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八届四次理事会暨第三十一次年会

下一条:书香满校园|湖北中医药大学第十一届读书节邀您一起来读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