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3月16日,在中医临床学院中医美容学教研室内,一场关于助力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专题务虚会讨论正在热烈进行。学院领导班子与教研室教师认真分析、梳理学科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商讨解决办法及发展思路……开年以来,这样的专题会议已经陆续召开6场,覆盖了学院所有教研室。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中医学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培育一流团队,产出一流成果,推进中医学攀登国家一流学科‘高峰’。学校出台国内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明确各项目标任务清单,这既是对我们的鼓舞,也是鞭策和动力。”校党委常委、中医临床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彦春说。1月中旬,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召开学科发展研讨会,围绕如何发挥学院专家人才优势,提升中医临床基础等学科影响力开展交流讨论,明确要以重点学科申报为抓手,对标一流学科建设指标找差距,进一步凝练各二、三级学科研究方向、研究团队和工作任务,形成学科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奋进、人人成长”的发展环境。
2月10日,学校一流学科建设专题务虚会召开后,学院立即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会议精神,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内一流学科建设方案(讨论稿)》。“积极参与制定学科专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临床诊疗指南,扩大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专业相关学术专著与统编教材质量”“争取发表更多高水平SCI论文”……会上,相关学科建设团队对照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任务清单,逐条剖析,形成各团队学科建设工作清单,将每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
专题会议现场
找准“发力点”,打好“组合拳”。学院以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党建引领,全面融合”的思路,推动“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将常规工作、重点工作、特色创新工作“三张清单”模式贯穿到学院治理工作中,形成工作抓手,系统推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
学院充分发挥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融双促”,新学期遴选支部所在伤寒、金匮、温病教研室9名骨干教师,开展《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经典课程交叉讲课活动。伤寒教研室陈雨老师说,交叉讲课活动对中医经典教研室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大家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带来了灵感与启发,开阔了视野和思路。“学院在正式授课前组织教师进行课程试讲并安排专家点评,《金匮要略》任课老师指导我掌握授课知识点和重难点,让我对中医经典的理解和运用更加融会贯通。”温病教研室孙玉洁老师欣喜地说。
伤寒教研室老师讲授《金匮要略》
从大学课堂到中小学校园,从基层医院到知名企业,学院积极推动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与宜昌西陵区、相关企业共建中医药服务示范基地、中医药特色康养主题田园综合体等,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选派教师到基层医院挂职锻炼,担任“院士专家企业行”“科技副总”专家……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舒劲松说,将充分发挥学院专家人才优势,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动形成“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浓厚社会氛围。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引领。学院副院长陶春晖介绍,学院依托教学创新大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等,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学院教师开展“一对多”专题讲座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鼓励教师申报各类人才项目,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创新能力。“学院对标‘双一流’建设指标,大力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广泛搭建学术平台,开展各类交流研讨,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快速成长的机遇和平台。”学院张思依老师说,要好好珍惜机会,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为学院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齐头并进,开学以来,学院先后召开人才培养专题会、学生工作复盘总结会等,筹备开设“时珍国医班”,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中医药文化行”等活动方案,不断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着力提升中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太棒啦!我们可以在学生活动间开展特色党团活动了”“申请表盖章不用往返新老校区办理”……新学期,学院学生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同学们纷纷点赞。为缓解学生往返两个校区办理日常事务的不便,学院在昙华林校区设立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站,辅导员和学生志愿者值班,集中代办相关业务;开设学生事务24小时服务“热线”,及时解决同学们的“急难愁盼”问题。“设置‘一站一线’是学院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体现。”学院党委副书记郑启玮说。
学院学生志愿者在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站值班
教学改革项目获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并获推荐参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伤寒学、温病学学科入选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在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聚力一流学科建设的新征程上,中医临床学院步履坚实、信心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