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工 |  校友 |  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科研路上】⑮: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阳光副主任医师: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潜心科研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2日 20:48     作者:阳光     来源:科学技术处 附属湖北省中医院      阅读:[]     编辑:陈霞

阳光 附属湖北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获批国自然面上项目:基于FBXL5/IRP2介导少突胶质细胞铁超载探讨黄连解毒汤改善血管性痴呆激越攻击行为的分子及神经生物学基础


记者:请您概括介绍下今年成功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国自然”)的主题及大致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化进展,痴呆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除人们熟悉的记忆能力减退,痴呆症患者还常合并精神行为的异常,如焦虑、抑郁、躁狂、激越攻击行为等。与单纯的记忆障碍相比,这些症状,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和负担。然而,目前对痴呆合并精神行为异常背后的复杂机制几乎一无所知,也缺乏安全有效的干预治疗。

在我们课题组长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的基础上,结合王永炎院士、张伯礼院士、田金洲院士对痴呆分期辨证论治的阐述,我们提出痴呆合并精神行为异常以“脏腑虚损为本,痰瘀化热,热毒损络”为关键病机,以“清热解毒”立法作为急性期干预的观点,并以情绪相关的神经环路为研究切入点,采用病毒神经示踪和细胞功能显像为基础的神经电生理技术,结合行为学分析,对此进行深入验证。


记者:此次项目成功申报,您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在学校和医院强有力的平台和资源支撑下,我们课题组瞄准学科前沿方向,积极开展科研学术建设,建成独立的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长期围绕临床痛点、难点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探索,取得包括ESI高被引论文、高质量SCI论文和多项省市级课题在内的较好前期研究成果,这些为这次项目申报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您认为申报国自然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侧重点是什么?可否结合您的项目申报经历,从选题思路、申报准备、标书制作等方面分享经验和心得?

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基础研究作为创新源头,可以有力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因此,作为支持基础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论是面上项目还是青年项目,研究主题必须契合国家发展战略方向。

具体而言,在医学科学方向,以具有重大临床需求的痛点、难点问题为研究方向,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原理为出发点展开研究,以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最少2-3年的前期工作基础。如团队成员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技术体系完善等。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明确的研究问题,通过良好的写作技巧,规范的科研标书,把问题及研究方案阐述清晰。


记者:项目申报获批离不开团队工作积累,您和团队成员如何合作开展科研攻关?您认为团队运转和管理中,什么最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科研体系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单靠个体已很难完成重大科研项目。因此,团队合作、协调分工,是科研攻关的基础和必然要求。

在团队运行和管理中,除了追求极致、专注、思维缜密等基本能力要求外,有几个要素需要着重强调。一是共识,团队成员汇聚到一个“集体”,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目标站位越高,格局越大,团队凝聚力就越强,越能勇于攻坚克难。二是信任,这是团队高效运转的基础。团队成员彼此信任,才能力往一处使,保证科学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三是回应和关切团队成员的需求,团队管理者在工作中要严格坚持高标准、高要求,但在人际相处方面,要多一些包容理解,尊重和关心团队成员的合理需求。这样,团队才能形成强大战斗力。


记者:您认为青年教师应如何乘势而上,提高国自然项目申报的命中率?

强有力的平台支撑是项目成功申报的关键因素。学校国自然获批项目越多,越有利于增加函评乃至会评阶段专家对项目标书的认可度。青年教师应立足现实重大需求,凝练具有创新性的科学问题,提升科研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


记者:工作中您如何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作为高校附属医院的一名临床医师,要处理好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多方面工作。科学研究不仅仅是追求论文和课题数量,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型思维和行为能力。医教研不是相互割裂和矛盾而是相互促进和融合。科研训练带来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对提高临床和教学能力至关重要。


记者: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在即,在当前顶压奋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您认为作为科研工作者,应如何为学校加快发展贡献力量?

我相信,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推进教、医、研、产一体化发展,作为科研工作者倍感振奋,希望学校能给予更多机会和资源,我将以时不我、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潜心研究,为学校学科发展增砖添瓦。





上一条:【科研路上】⑯: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邱静博士: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

下一条:【科研路上】⑭: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程良斌主任医师:做好“传帮带” 建强科研团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