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6年9月出生,二级教授/研究员,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系全国首届青年岐黄学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博士后卓越人才,全国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7)和全国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9)委员,农业农村部中药材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黄冈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研发首席。兼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药材协会副会长等。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生态学,与黄璐琦院士共同提出和发展了中药材仿生栽培理论,即按照中药材生长发育和品质成分形成生理规律进行生理仿生和按照道地药材野生生长环境和品质成分形成生态规律进行生态仿生,以促进栽培药材的优质适产。中药材仿生栽培也被《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收录。已经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省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等课题30余项,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直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lant Biotechnol.J., J Clean Prod.,、J Agri. Food Chem.、Ind. Crop Prod. 等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40余篇,主编专著6部,副主编专著(教材)7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24项),制订中药材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10余项,团体标准50余项。